嵚崎磊落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亦作“嵚崎歷落”。比喻品格卓異出群。
出處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元朝末年,也曾出了一個嵚崎磊落的人,這人姓王名冕。”
例子康有為《<人境廬詩草>序》:“嵚崎磊落,輪囷多節,英絕之士,吾見亦寡哉!”
基礎信息
拼音shì qí lěi luò
注音ㄕˋ ㄑ一ˊ ㄌㄟˇ ㄌㄨㄛˋ
繁體嶔崎磊落
感情嵚崎磊落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人的神貌。
近義詞欹嵚歷落、嵚崎歷落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信口開合(意思解釋)
- 進種善群(意思解釋)
- 為民請命(意思解釋)
- 新仇舊恨(意思解釋)
- 假公濟私(意思解釋)
- 反唇相稽(意思解釋)
- 犀牛望月(意思解釋)
- 玩世不恭(意思解釋)
- 繩鋸木斷(意思解釋)
- 人心歸向(意思解釋)
- 躡手躡腳(意思解釋)
- 溢于言表(意思解釋)
- 之死靡二(意思解釋)
- 戶告人曉(意思解釋)
- 黑天半夜(意思解釋)
- 戰戰業業(意思解釋)
- 離奇古怪(意思解釋)
- 樂以忘憂(意思解釋)
- 迷離惝恍(意思解釋)
- 圖窮匕見(意思解釋)
- 斗轉星移(意思解釋)
- 脫口而出(意思解釋)
- 舉目無親(意思解釋)
- 力屈道窮(意思解釋)
- 驚心悼膽(意思解釋)
- 致知格物(意思解釋)
- 腹心相照(意思解釋)
- 除惡務本(意思解釋)
※ 嵚崎磊落的意思解釋、嵚崎磊落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不動聲色 | 動:變動;聲:說話的聲音;色:臉色。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。形容鎮靜、沉著。也作“聲色不動”、“不露聲色”。 |
天王老子 | 比喻至尊至貴、最有權威的人。 |
五花大綁 | 先用繩索套住脖子,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人方式。 |
白費心機 | 白費心思,形容徒勞無益。 |
縱橫開合 | 指操縱自如。同“縱橫開闔”。 |
志滿意得 | 志向實現,心滿意足。 |
形神不全 | 形:形體;神:精神。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。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。 |
以權謀私 | 以:憑借;權:權力;權勢;謀:謀求;謀取;私:私利。憑著權利謀取私利。 |
流離顛沛 | 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。形容生活艱難,四處流浪。 |
一干二凈 | 形容非常干凈;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。 |
主明臣直 | 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。 |
團團轉 | 回環旋轉,形容不知道怎么辦好。 |
信以為真 | 把假的當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經緯天地 | 經:絲織品的直線;緯:絲織品的橫線。形容人的才能極大,能經營天下,治理國政。 |
狹路相逢 |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;沒有地方可讓。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;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。 |
欺善怕惡 | 欺侮善良者,懼怕兇惡者。 |
打情賣笑 | 打情罵俏,指男女調情。 |
賢母良妻 | 見“賢妻良母”。 |
度德量力 | 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計自己的能力。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
忙不擇價 | 匆忙中售貨要不了好價錢。 |
受益匪淺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處很多。 |
知往鑒今 | 鑒:借鑒。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。 |
男大當婚 |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親成家。 |
念茲在茲 | 念:思念;記念;茲:此;這個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
認賊作父 | 把壞人當作父親;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。 |
離本趣末 | 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 |
暴露無遺 | 暴露:顯露;顯現;遺:遺漏。全部、徹底地暴露了出來;沒有絲毫遺漏。 |
華不再揚 | 已開過的花,在一年里不會再開。比喻時間過去了不再回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