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人下里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①即下里巴人。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。用以稱流俗的音樂。巴,古國名,在今四川東部一帶,古為楚地。下里,鄉里。②泛指粗俗的。
出處南朝 梁簡文帝《與湘東王書》:“故玉微金銑,反為拙目所嗤;《巴人下里》,更合郢中之聽。”
例子張寅道:“晚生末學,‘巴人下里’之詞只好涂飾閭里,怎敢陳于老太師山斗之下。”《平山冷燕》第十七回
基礎信息
拼音bā rén xià lǐ
注音ㄅㄚ ㄖㄣˊ ㄒ一ㄚˋ ㄌ一ˇ
繁體巴人下裏
感情巴人下里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通俗藝術。
近義詞下里巴人
反義詞陽春白雪
英語the popular literature or art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杯酒釋兵權(意思解釋)
- 燈蛾撲火(意思解釋)
- 假公濟私(意思解釋)
- 秋水伊人(意思解釋)
- 打腫臉充胖子(意思解釋)
- 八荒之外(意思解釋)
- 玩世不恭(意思解釋)
- 無時無刻(意思解釋)
- 鬼瞰其室(意思解釋)
- 叫化子(意思解釋)
- 功成名就(意思解釋)
- 喜新厭舊(意思解釋)
- 倒懸之危(意思解釋)
- 空口無憑(意思解釋)
- 營私舞弊(意思解釋)
- 不得而知(意思解釋)
- 乳臭未干(意思解釋)
- 珍樓寶屋(意思解釋)
- 交臂歷指(意思解釋)
- 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(意思解釋)
- 湖光山色(意思解釋)
- 公子哥兒(意思解釋)
- 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釋)
- 引領翹首(意思解釋)
- 似曾相識(意思解釋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釋)
- 可有可無(意思解釋)
- 華不再揚(意思解釋)
※ 巴人下里的意思解釋、巴人下里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變幻無常 | 變幻:不規則的變化;常:常規。事物經常變化;沒有一定規律。又作“變化無常”。 |
勢不可當 | 當:抵擋。來勢迅猛;不可抵擋。 |
解鈴還須系鈴人 | 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,仍由誰去解決。 |
龍飛鳳舞 | 像龍在飛騰;像鳳在歡舞。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;奔放雄偉。舊時迷信;認為是帝王氣象。現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。多指草書。 |
人面獸心 | 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卻像獸類。形容品德極壞。 |
鶴立雞群 |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。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。 |
活蹦亂跳 | 歡蹦亂跳。 |
繩鋸木斷 | 拉繩作鋸;也能鋸斷木頭。比喻力量雖小;條件雖差;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做;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。 |
視微知著 | 看到細微跡象,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。 |
故步不離 | 故步:舊的步法。比喻因循守舊,安于現狀,不求上進。 |
愛才如渴 | 才:賢才,人才。愛慕賢才,急欲求得,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。 |
止于至善 |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。 |
漚沫槿艷 | 漚:水泡;槿:木槿。晶瑩的水泡,艷麗的槿花。比喻短暫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。 |
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這里指官服。脫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辭官還鄉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懼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氣慨。 |
吳下阿蒙 | 吳下:現江蘇長江以南;阿蒙:指呂蒙。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。比喻人學識尚淺。 |
羽旄之美 |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。 |
動魄驚心 | 使人神魂震驚。原指文辭優美,意境深遠,使人感受極深,震動極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。 |
將奪固與 | 要想得到,必先給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 |
將功折罪 | 將:拿;用;折:抵償。用功勞來抵償罪過。 |
香火姻緣 |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“香火因緣”。《北史·陸法和傳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,豈規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與主上有香火因緣,且主上應有報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騙。欺騙自己,也欺騙別人。 |
運籌帷幄 | 運籌:籌劃;策劃。帷幄:軍中營帳。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。 |
充耳不聞 | 充:塞住;聞:聽。塞住耳朵不聽。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。 |
背鄉離井 | 指遠離家鄉,流落他方。 |
歲寒三友 | 松、竹經冬不凋,梅花耐寒開放,因此有“歲寒三友”之稱。 |
大勢所趨 | 大勢:總體局勢;趨:向、往。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。 |
首尾兩端 | 兩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