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有菜色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ín yǒu cài sè
基本解釋菜色:饑餓的臉色。形容因饑餓而顯得營養不良的樣子。
出處《漢書 元帝紀》:“歲比災害,民有菜色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民有菜色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民有菜色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經文緯武 | 唐 許敬宗《定宗廟樂議》:“雖復圣跡神功,不可得而窺測,經文緯武,敢有寄于名言。” |
視微知著 | |
喜新厭舊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,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。” |
神采奕奕 | 明 沈德符《野獲編 玩具》:“細視良久,則筆意透出絹外,神采奕奕。” |
魚死網破 | 《杜鵑山》第五場:“他就是張網捕魚,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。” |
祖傳秘方 |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他說涂上既能防凍又能治療,并說這是他祖傳秘方。” |
不治之癥 | 魯迅《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》:“說先前身受此刑,苦痛不堪,辣汁流入肺臟及心,已成不治之癥,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。” |
漫不經心 | 明 朱國楨《涌幢小品 存問》:“近見使者至城外,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經心。” |
拔苗助長 | 郭沫若《雄雞集 關于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》:“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,叫做‘拔苗助長’。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,反而枯槁了。” |
不置可否 |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無所可否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