吞舟是漏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本謂大魚漏網,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。
出處《南史·陳慶之傳》:“主上屈法申恩,吞舟是漏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tūn zhōu shì lòu
注音ㄊㄨㄣ ㄓㄡ ㄕˋ ㄌㄡˋ
感情吞舟是漏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多用于比喻句。
近義詞吞舟漏網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麻痹大意(意思解釋)
- 海內存知已,天涯若比鄰(意思解釋)
- 居功自滿(意思解釋)
- 狐群狗黨(意思解釋)
- 勞燕分飛(意思解釋)
- 物美價廉(意思解釋)
- 鋪張浪費(意思解釋)
- 莫衷一是(意思解釋)
- 敵眾我寡(意思解釋)
- 彬彬有禮(意思解釋)
- 堂堂一表(意思解釋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釋)
- 惜指失掌(意思解釋)
- 來蹤去跡(意思解釋)
- 觸目皆是(意思解釋)
- 穩操勝券(意思解釋)
- 扶搖直上(意思解釋)
- 夷為平地(意思解釋)
- 不能自拔(意思解釋)
- 不置可否(意思解釋)
- 龍爭虎斗(意思解釋)
- 黑天半夜(意思解釋)
- 洗耳恭聽(意思解釋)
- 圓鑿方枘(意思解釋)
- 薪盡火滅(意思解釋)
- 鞭辟入里(意思解釋)
- 色厲內荏(意思解釋)
- 單刀直入(意思解釋)
※ 吞舟是漏的意思解釋、吞舟是漏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催人淚下 | 催:催促,促使。形容事跡十分感人,使人不禁流下眼淚。 |
快馬加鞭 | 對本來跑得很快的馬再打幾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 |
疑鄰盜斧 | 疑:懷疑;斧:斧頭。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。指不注重事實根據,對人對事胡亂猜疑。 |
舉賢任能 | 舉:推薦,選拔。舉薦賢者,任用能人。 |
繁文縟節 | 文;節:舊時指禮節;縟:繁重。繁瑣過多的禮節、儀式。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。 |
觸目皆是 | 觸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見到的都是。 |
語不驚人 | 語:言語,也指文句。語句平淡,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。 |
生死有命 | 生死;生存和死亡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。指事勢所至、人力不可挽回。 |
塵外孤標 | 塵外:世外;孤標:孤立的標志。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質。 |
風急浪高 | 形容風浪很大。 |
敢不承命 | 敢:反語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;承:接受。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?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? |
不可磨滅 | 磨滅:指痕跡、印象、功績、事實、道理等;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。形容永遠不會消失。 |
一鼓作氣 | 一鼓:第一次擊鼓;作:振作;氣:士氣。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。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。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。 |
有求必應 | 只要有人請求;就一定答應。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;好說話。 |
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臺 |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,都信心十足,毫不動搖。同“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船”。 |
鷸蚌相爭 | 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的省語。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。 |
驕傲自滿 | 自高自大;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。 |
人盡其才 |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。盡:全部用出。 |
魂飛天外 |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。形容驚恐到極點。 |
冒失鬼 | 言語、舉動魯莽、輕率的人。 |
無所畏懼 | 畏懼:害怕。沒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形容什么也不怕。 |
驚心悼膽 | 悼:戰栗。形容恐懼到極點。 |
死胡同 | 指只有一個出入口的胡同。比喻絕境、絕路。 |
抗塵走俗 | 形容為了名利,到處奔走鉆營。 |
一時無兩 | 無兩:沒有第二個。即沒有可以相比的。 |
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 | 移:遷移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滿圓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盛極必衰,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。 |
尾生喪身 | 傳說魯國人尾生與一女子相約在橋下會面,水漲,尾生不愿失信,抱著橋柱被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約,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