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跡靜處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息:止息;跡:行跡,腳印;處:處所。要想不見行跡,只有自己靜止不動。引申為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。
出處《莊子 漁父》:“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,舉足愈數而跡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離身……不知處陰以休影,處靜以息跡,愚亦甚矣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xī jì jìng chù
注音ㄒ一 ㄐ一ˋ ㄐ一ㄥˋ ㄔㄨˋ
繁體息跡靜處
感情息跡靜處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處事。
近義詞處靜息跡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強取豪奪(意思解釋)
- 殘花敗柳(意思解釋)
- 顛沛流離(意思解釋)
- 損人不利己(意思解釋)
- 野沒遺賢(意思解釋)
- 撈一把(意思解釋)
- 慷慨悲歌(意思解釋)
- 夷為平地(意思解釋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釋)
- 粗服亂頭(意思解釋)
- 赴湯蹈火(意思解釋)
- 嘰嘰喳喳(意思解釋)
- 心煩意亂(意思解釋)
- 唇槍舌劍(意思解釋)
- 閑情逸致(意思解釋)
- 散言碎語(意思解釋)
- 快人快語(意思解釋)
- 顧景慚形(意思解釋)
- 熱氣騰騰(意思解釋)
- 草滿囹圄(意思解釋)
- 圖窮匕見(意思解釋)
- 落落寡合(意思解釋)
- 剛愎自用(意思解釋)
- 竹籃打水一場空(意思解釋)
- 人盡其才(意思解釋)
- 陰陽怪氣(意思解釋)
- 主人翁(意思解釋)
- 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(意思解釋)
※ 息跡靜處的意思解釋、息跡靜處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本位主義 | 為自己所在的小單位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。 |
殺手锏 | 喻指取勝的絕招。 |
雪兆豐年 |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。 |
肝膽過人 | 膽量超過一般人。比喻有勇氣,有血性。 |
庖丁解牛 | 庖丁:廚師。廚師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;技術純熟神妙;做事得心應手。 |
不翼而飛 | 翼:翅膀;不翼:沒有翅膀。沒有翅膀就飛走了。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;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。也作“無翼而飛”。 |
室徒四壁 |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。喻貧窮。 |
拔苗助長 |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,急于求成,反而壞事。 |
急功近利 | 急:急于;功:成效;成就;近:眼前的利益。急于追求成效;貪圖眼前利益。 |
賢母良妻 | 見“賢妻良母”。 |
氣味相投 | 氣味:意指思想或志趣;投:合得來。指人思想作風相同;彼此很合得來。 |
離本趣末 | 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 |
駕輕就熟 | 駕:趕馬車;輕:指輕便的車;就:到;熟:熟悉的道路。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。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。 |
空手套白狼 | 徒手抓住白狼。指無本買賣。 |
爭分奪秒 | 不放過一分一秒;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。也作“分秒必爭”。 |
出神入化 | 神:神妙;化:指化境;極高超的境界。超出神妙;進入化境。形容技藝達到非常高超的境界。 |
迷迷糊糊 |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,使渾濁不清。 |
勿謂言之不預 | 不要說事先沒有說過,表示事前已講明白。 |
去住兩難 | 去也不好,留也不好,左右為難。 |
來因去果 | 指事情的來龍去脈。 |
將錯就錯 | 將:依順;順從;就:遷就。既然錯了;索性就順著錯誤做下去。 |
弊多利少 | 指弊端超過有利。 |
音容如在 | 聲音和容貌仿佛還在。形容對死者的想念。同“音容宛在”。 |
古為今用 | 指批判地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;使它為人民服務;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。 |
聞所不聞 | 聽到從未聽到過的。形容事物非常希罕。 |
舊愛宿恩 | 舊:已往;宿:通“夙”,平常。以往的眷愛和恩情。 |
仁者能仁 | 舊謂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總是有理。 |
屈艷班香 | 屈:指屈原;班:指班固。象《楚辭》、漢賦那樣詞藻艷麗,情味濃郁。稱贊詩文優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