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夔已足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夔:古賢臣名,為舜時的典樂官。夔一人已足制樂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,有一個就足夠了。
出處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不也,夔非一足也,……一而足也。”《呂氏春秋·察傳》:“夫樂,天地之精也,得失之節也,故唯圣人為能和,樂之本也。楚能和之,以平天下,若夔者一而足矣!”
例子昔堯作《大章》,一夔已足。(《后漢書 曹褒傳》)
基礎信息
拼音yī kuí yǐ zú
注音一 ㄎㄨㄟˊ 一ˇ ㄗㄨˊ
感情一夔已足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;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,一個足夠了。
反義詞多多益善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胡作非為(意思解釋)
- 默不做聲(意思解釋)
- 鼠憑社貴(意思解釋)
- 窮途潦倒(意思解釋)
- 富貴驕人(意思解釋)
- 斗唇合舌(意思解釋)
- 咄咄逼人(意思解釋)
- 土木形骸(意思解釋)
- 氣象萬千(意思解釋)
- 粗服亂頭(意思解釋)
- 螓首蛾眉(意思解釋)
- 黃耳傳書(意思解釋)
- 比眾不同(意思解釋)
- 動魄驚心(意思解釋)
- 春去冬來(意思解釋)
- 天下第一(意思解釋)
- 熱氣騰騰(意思解釋)
- 狂風暴雨(意思解釋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釋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釋)
- 人盡其才(意思解釋)
- 窮愁潦倒(意思解釋)
- 拼得一身剮,敢把皇帝拉下馬(意思解釋)
- 西學東漸(意思解釋)
- 扯旗放炮(意思解釋)
- 無所用心(意思解釋)
- 妨功害能(意思解釋)
- 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(意思解釋)
※ 一夔已足的意思解釋、一夔已足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鬼哭神嚎 | 號:哭。形容大聲哭叫,聲音凄厲。 |
吸血鬼 | 榨取他人血汗、劫取他人錢財、思想或者其他資源的人。 |
褒善貶惡 |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;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。指分清善惡,提出公正的評價。 |
氣充志驕 | 謂心滿意得,驕傲自大。 |
心里有鬼 |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計劃。 |
香銷玉沉 | 香、玉:美女;銷:通“消”,消失。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。 |
漏洞百出 | 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現次數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說話、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。 |
口快心直 | 有啥說啥;想啥說啥。形容人性情直爽;語言明快。 |
苦口之藥 | 苦口:口味苦。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。比喻尖銳的批評,聽起來覺得不舒服,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。 |
萬無一失 |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。萬:形容很多;失:差錯。 |
到此為止 | 以這里為界限。 |
百無一是 | 是:對的;正確的。一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。 |
暴取豪奪 | 豪:強橫。用暴力劫奪。 |
酒后茶余 |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。 |
纏綿悱惻 | 纏綿: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;悱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無法排遣。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。也作“悱惻纏綿”。 |
婆婆媽媽 | 形容人動作瑣細,言語羅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強別人聽從自己。 |
一條龍 |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,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。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。 |
目無全牛 |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。 |
白云蒼狗 | 蒼狗:黑狗。天上的白云頃刻間變成烏云;像黑狗一樣。比喻世事變幻無常。 |
會少離多 | 相會少,別離多。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。 |
背鄉離井 | 指遠離家鄉,流落他方。 |
臨危授命 |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。 |
騰聲飛實 | 傳揚名聲與功業。謂使名實俱得傳揚。 |
聰明伶俐 | 伶俐:靈活。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;記憶力和理解力強。 |
辭喻橫生 | 橫生:橫逸而出。言辭生動,橫逸而出。 |
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。 |
雙管齊下 | 管:筆;齊:同時。雙手執筆同時作畫。比喻為達到某個目的同時采取兩種措施或同時做兩件事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