畎夷

詞語解釋
畎夷[ quǎn yí ]
⒈ ?即犬戎。又稱混夷、昆夷。古戎人的一支,在殷周時居于我國西北部。
引證解釋
⒈ ?即 犬戎。又稱混夷、昆夷。古 戎 人的一支,在 殷 周 時居于我國西北部。
引《尚書大傳》卷四:“文王 受命……四年伐 畎夷。”
鄭玄 注:“畎夷,混夷 也。 《詩》云:‘ 混夷 駾矣,四年伐之。’”
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“其后百有餘歲, 周 西伯昌 伐 畎夷 氏。”
司馬貞 索隱:“韋昭 云:‘《春秋》以為 犬戎。’ 大顏 云:‘即 昆夷 也。’”
國語辭典
畎夷[ quǎn yí ]
⒈ ?西戎種族的一支。多分布于今陜西省涇渭流域一帶。
引《史記·卷一一〇·匈奴傳》:「其后百有余歲,周西伯昌伐畎夷氏。」
分字解釋
※ "畎夷"的意思解釋、畎夷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(yè)的漢語詞典與文學(xué)資料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