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罪

詞語解釋
伏罪[ fú zuì ]
⒈ ?原指受到應有的懲罰;現指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。
英admit one's guilty;
引證解釋
⒈ ?服罪;認罪。
引《史記·循吏列傳》:“追而不及,不當伏罪,子其治事矣。”
宋 葉適 《朝議大夫王公墓志銘》:“彭 遂伏罪,一州稱明?!?br />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四》:“婦不知此事先為所偵,遂惶駭伏罪?!?/span>
⒉ ?過去未暴露的罪行。
引《漢書·元后傳》:“是歲, 新都侯 莽 告 長 伏罪與 紅陽侯 立 相連, 長 下獄死, 立 就國?!?br />顏師古 注:“伏罪謂舊罪陰伏未發者也。”
《東觀漢記·北海靖王劉興傳》:“縣吏 張申 有伏罪, 興 收 申 案論,郡中震慄?!?/span>
國語辭典
伏罪[ fú zuì ]
⒈ ?承認自己的罪。
引《后漢書·卷三三·馮魴傳》:「汝知悔過伏罪,今一切相赦,聽各反農桑,為令作耳目?!?/span>
近認罪
⒉ ?犯罪處了死刑。
引《史記·卷四三·趙世家》:「晉國有法,始亂者死。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獨在?!?/span>
⒊ ?隱伏未發的罪。
引《漢書·卷九八·元后傳》:「是歲,新都侯莽告長伏罪與紅陽侯立相連,長下獄死,立就國,語在長傳?!?/span>
英語variant of 服罪[fu2 zui4]
法語admettre sa culpabilité, plaider coupable
分字解釋
※ "伏罪"的意思解釋、伏罪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相關詞語
- èr fú二伏
- zuì shàng jiā zuì罪上加罪
- tǐ fú體伏
- fú xíng伏刑
- zhī wǒ zuì wǒ知我罪我
- zuì zhǔ罪主
- yǐn fú隱伏
- zuì mù罪目
- fàn zuì犯罪
- wēi jī sì fú危機四伏
- fú niú shān伏牛山
- fú tè jiā伏特加
- fú zhū伏誅
- fú dú伏讀
- shì gǔ zhī zuì是古之罪
- fú niàn伏念
- fú zuì服罪
- zuì yīng wàn sǐ罪應萬死
- kē fú磕伏
- píng fú屏伏
- yuǎn zuì遠罪
- zhòng zuì重罪
- róu fú柔伏
- xíng zuì刑罪
- dǐng zuì頂罪
- shǔ fú鼠伏
- zhàn zhēng zuì háng戰爭罪行
- fú yì伏翼
- kè fú客伏
- fú dú伏毒
- fú dì伏地
- yì zuì議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