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牘

詞語解釋
筆牘[ bǐ dú ]
⒈ ?猶紙筆。泛指文具。
⒉ ?猶文牘。
引證解釋
⒈ ?猶紙筆。泛指文具。
引《戰國策·齊策六》:“君王后 病且卒,誡 建 曰:‘羣臣之可用者某。’ 建 曰:‘請書之。’ 君王后 曰:‘善。’取筆牘受言。”
漢 劉向 《說苑·指武》:“王滿生 籍筆牘,書之曰:‘社稷且危,傅之於膺。’”
⒉ ?猶文牘。
引漢 王充 《論衡·超奇》:“州郡有憂,能治章上奏,解理結煩,使州郡連事,有如 唐子高、谷子云 之吏,出身盡思,竭筆牘之力,煩憂適有不解者哉?”
清 唐孫華 《壽座主講學仇先生二十六韻》:“請求無筆牘,著述有籤縢。”
分字解釋
※ "筆牘"的意思解釋、筆牘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