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就

詞語解釋
避就[ bì jiù ]
⒈ ?避開與趨就。
⒉ ?回避遷就。
⒊ ?“避禍就福”之省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避開與趨就。
引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夫欲惡避就,固不待師,此人之性也。”
成玄英 疏:“夫欲之則就,惡之則避,斯乃人物之常情,不待師教而后為之哉。”
宋 蘇軾 《思堂記》:“君子之於善也,如好好色,其於不善也,如惡惡臭,豈復臨事而后思,計議其美惡而避就之哉。”
清 趙執信 《行十八灘中》詩:“篙師工避就,色授頤指揮。”
⒉ ?回避遷就。
引《魏書·高允傳》:“至如 高允 者,真忠臣矣。朕有是非,常正言面論,至所不樂聞者,皆侃侃而説,無所避就。”
唐 蘇鶚 《蘇氏演義》卷上:“但《論語》云:邦君樹塞門。樹猶屏也。不言君,但言邦,此皆委曲避就之意也。”
章士釗 《黃花崗之役·趙伯先事略》:“又激于意氣,跅弛不羈,被酒大言,無所避就。”
⒊ ?“避禍就福”之省稱。
引宋 陳亮 《三國紀年·陳登田疇》:“以如是之資,而使志士思避就之計,豈不甚可惜哉!”
國語辭典
避就[ bì jiù ]
⒈ ?逃避壞的,接近好的。也作「辟就」。
引《商君書·定分》:「吏為之師,以道之知,萬民皆知所避就,避禍就福,而皆以自治也。」
分字解釋
※ "避就"的意思解釋、避就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相關詞語
- táo bì逃避
- jiù shì就是
- jiāng jì jiù jì將計就計
- bì kāi避開
- jiāng jiù將就
- wēi gàn bì shī煨干避濕
- bù kě bì miǎn不可避免
- zào jiù造就
- tuī gàn jiù shī推干就濕
- huí bì回避
- jiù shì lùn shì就事論事
- nà jiù那就
- jiù suàn就算
- chéng jiù成就
- wēi gàn jiù shī偎干就濕
- zǎo jiù早就
- bì zhèng diàn避正殿
- jiù ràng就讓
- bì zhèng qǐn避正寢
- bì zhèng táng避正堂
- jiù jìn就近
- wēi gàn jiù shī煨干就濕
- bì jì避寂
- jiù yì就義
- jiù dì zhèng fǎ就地正法
- jiù yào就要
- lì bì力避
- jiāng cuò jiù cuò將錯就錯
- jiù lǐ就里
- bì jī避稽
- bì xiū避羞
- bì shuì避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