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

詞語解釋
端午[ duān wǔ ]
⒈ ?我國傳統節日,農歷五月初五日。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,后人為了紀念他,把這天當做節日,有吃粽子、賽龍舟等風俗。也作端五。
引證解釋
⒈ ?農歷五月初五日。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。亦以紀念相傳于是日自沉 汩羅江 的古代愛國詩人 屈原,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俗。
引《初學記》卷四引 晉 周處 《風土記》:“仲夏端午,烹鶩角黍。”
南朝 梁 吳均 《續齊諧記·五花絲粽》:“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羅水,楚 人哀之,至此日,以竹筒子貯米,投水以祭之……今世五月五日作粽,并帶棟葉五色絲,皆 汨羅 遺風也。”
南朝 梁 宗懔 《荊楚歲時記》:“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……採艾以為人,懸門戶上,以禳毒氣。”
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端午》:“古時端午亦用五月內第一午日,《后漢書·郎顗傳》以五月丙午遣太尉,又《論衡》曰,‘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時鑄陽燧’,是午節宜用午日或丙日,后世專用五日,亦誤。按《周官·壺涿氏》‘午貫象齒’ 鄭 注:‘午故書為五’,然則午五本通用……后世以五月五日為午節,蓋午五相通之誤。”
⒉ ?泛指農歷每月初五日。 宋 洪邁 《容齋隨筆·八月端午》:“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,以其日為千秋節。
引張説 《上大衍歷序》云:‘謹以 開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。’《唐類表》有 宋璟 《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》云:‘月惟仲秋,日在端午。’然則凡月之五日,皆可稱端午也。”
國語辭典
端午[ duān wǔ ]
⒈ ?農歷五月五日。參見「端五」條。
引《談征·事部·端午》:「端午者,淮南斗五月建午。說文,午,牾也,五月陽極,陰氣仵逆陽冒地而出也。五月午時,正陰陽沖會之時,所以謂之端午。」
英語see 端午節|端午節[Duan1 wu3 jie2]
德語Drachenbootfest (S)?
法語Fête des Bateaux-Dragons
分字解釋
※ "端午"的意思解釋、端午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相關詞語
- jié duān節端
- duān jié端節
- duān mù端木
- zhōng wǔ中午
- shàng wǔ上午
- zhèng wǔ正午
- hǎo duān duān好端端
- duān zhèng端正
- duān zhēng yuè端正月
- xià wǔ下午
- duān zǐ端子
- duān yì端意
- shì duān事端
- wǔ yè午夜
- duān ní端倪
- duān míng端明
- duān hòu端候
- zhān duān詹端
- mò duān末端
- sān duān三端
- wǔ shǔ午暑
- fēng wǔ蜂午
- fā duān發端
- wǔ yàn午宴
- wǔ ān午安
- duān shí端石
- duān jiē端接
- zǐ wǔ dào子午道
- lùn duān論端
- wǔ shì午市
- duān miàn端面
- yí duān遺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