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公

詞語解釋
三公[ sān gōng ]
⒈ ?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星名。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周 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。一說以司馬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。見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序》。
引《書·周官》:“立太師、太傅、太保,茲惟三公,論道經邦,燮理陰陽。”
⒉ ?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西漢 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為三公, 東漢 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,見《通典·職官一》。
⒊ ?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,但已非實職。
⒋ ?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明 清 沿 周 制,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,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。見《明史·職官志一》、《清史稿·職官志一》。
⒌ ?星名。
引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中宮天極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;旁三星三公,或曰子屬。”
張守節 正義:“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,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,并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主變出陰陽,主佐機務。”
《晉書·天文志上》:“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調七政,和陰陽之官也。”
國語辭典
三公[ sān gōng ]
⒈ ?人臣中最高的三個官位:(1)?周代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。(2)?西漢以大司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為三公。(3)?東漢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。唐·杜佑也稱為「三司」。
引《書經·周官》:「立太師、太傅、太保,茲惟三公,論道經邦,燮理陰陽。」
《漢書·卷九九·王莽傳上》:「漢危無嗣,而公定之;四輔之職,三公之任,而公干之。」
《通典·卷十九·職官三公》:「后漢又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。」
⒉ ?星名。即太乙星旁的三星。
引《晉書·卷一一·天文志上》:「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調七政,和陰陽之官也。」
法語Trois Excellences
分字解釋
※ "三公"的意思解釋、三公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相關詞語
- sān sān zhì三三制
- gōng lù公路
- sān mù三木
- gōng píng chèng公平秤
- sān zhì三至
- zhú gàn gōng竺干公
- sān bǎi三百
-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
- èr sān二三
- gōng huì táng公會堂
- gōng wù公物
- rén mín gōng shè人民公社
-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
- gōng lǐ公理
- sān shēn三身
- sān guó yǎn yì三國演義
- jù yuè sān bǎi距躍三百
- sān nián bì三年碧
- sān fāng三方
-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義
- sān guó三國
- sān jié三節
- gōng fēn公分
- sān bǎi qián三百錢
- sān lǐ wù三里霧
- sān sè jǐn三色堇
- fèng gōng奉公
- shè huì gōng dé社會公德
- sān zhèng三正
-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
- gōng yòng公用
- gōng jué公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