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心轉意 |
回、轉:掉轉、扭轉;心、意:心思。重新考慮;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。 |
背腹受敵 |
指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。 |
付之一炬 |
付:交給;之:它;炬:火把;一炬:一把火。給它一把火燒光。指用火燒毀。 |
裾馬襟牛 |
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。亦作“襟裾馬牛”。 |
滿山遍野 |
布滿山嶺田野。形容數量多或范圍廣。 |
明知故問 |
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;卻還要故意問別人。 |
天之驕子 |
驕子:寵兒。老天爺的寵兒。漢朝人因匈奴極為強盛而稱之為“天之驕子”;意即匈奴為天所驕寵。現指條件極其優越;特別幸運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貢獻的人。 |
無時無刻 |
時、刻:時間;時候。沒有一時一刻。 |
快心滿志 |
見“快心遂意”。 |
取而代之 |
奪取別人的地位、權利而代替他。 |
化鴟為鳳 |
比喻能以德化民,變惡為善。鴟,貓頭鷹,古人以為兇鳥。語本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時考城令河內王渙,政尚嚴猛,聞覽以德化人,署為主簿。謂覽曰:‘主簿聞陳元之過,不罪而化之,得少鷹鹯之志邪?’覽曰:‘以為鷹鹯不若鸞鳳。’” |
萬里長城 |
指我國長城。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。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。 |
直搗黃龍 |
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。搗:搗毀;黃龍:黃龍府;金人腹地。現泛指敵人腹地。 |
命與仇謀 |
仇:仇敵。命運使自己經常與仇人打交道。形容命運不好,常遇挫折。 |
專心一志 |
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鈿合金釵 |
鈿盒和金釵,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。 |
龍馭上賓 |
亦作“龍御上賓”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龍馭上賓”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。意為乘龍升天,為天帝之賓。 |
古往今來 |
從古代到現在。泛指很長一段時間。 |
散帶衡門 |
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。 |
打退堂鼓 |
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。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 |
忘乎所以 |
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;作出不適宜的舉動。乎:古漢語虛詞;無詞匯意義;所以: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。 |
師嚴道尊 |
為師之道要尊貴、莊嚴。《禮記 學記》:“凡學之道,嚴師為難。師嚴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學。”宋 韓淲《澗泉日記》:“鄭康成事馬融,三年不得見,乃使高業弟傳授于玄……漢之師道尊嚴如此。” |
天相吉人 |
相:保佑,幫助;吉人:善人。好人會得到天的幫助。 |
土生土長 |
當地生長的。 |
罵罵咧咧 |
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|
經國之才 |
指治理國家的才干。 |
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 |
鮑魚:咸魚;肆:店鋪。如同進入咸魚店,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環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。 |
牛衣對泣 |
睡在牛衣里,相對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