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鬢可憐青,只為相思老。
出自宋代:晏幾道的《生查子·關(guān)山魂夢長》
關(guān)山魂夢長,魚雁音塵少。兩鬢可憐青,只為相思老。
歸夢碧紗窗,說與人人道。真?zhèn)€別離難,不似相逢好。
兩鬢可憐青,只為相思老。譯文及注釋
譯文
荒漠凄涼的關(guān)山,常常令我魂牽夢縈,那遠(yuǎn)在塞外的親人難以寄家信回來。可惜我兩鬢秀美的青絲,只因為日日盼望、夜夜相思而漸漸變白了。
到他回來的時候,我要依偎在他懷里,傍著碧綠的紗窗共訴衷腸。我一定要告訴他:“那別離的凄苦真是難耐,哪有團聚在一起好度時光。”
注釋
生查子:唐教坊曲名,后用為詞調(diào)。文人詞始見于晚唐韓偓所作。《考正白香詞譜》注云:“本名《生楂子》,其后從省筆作‘查’。五言八句,唐時作者,平仄多無定格....至宋以后始奉魏承班一首為律。”此高速異名頗多,有《楚云深》、《陌上郎》、《愁風(fēng)月》等。
關(guān)山:泛指關(guān)隘和山川。
魚雁:指書信。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十三·飲馬長城窟行之一》:“呼兒烹鯉魚,中有尺素書。”《漢書·蘇武傳》:“教使者謂單于,言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,足有系帛書。”后因以“魚雁”代稱書信。
音塵:音信,消息。
憐:憐惜。
歸夢:歸鄉(xiāng)之夢。
碧紗窗:裝有綠色薄紗的窗。
人人:對所親近的人的呢稱。
真?zhèn)€:確實,真正。
參考資料:
1、呂明濤,谷學(xué)彝編著 .宋詩三百首.北京: 中華書局,2009.7 : 第65頁
2、上彊邨民(編) 蔡義江(解). 宋詞三百首全解 .上海:復(fù)旦大學(xué)出版社, 2008/11/1 : 第66頁
鑒賞
這首詞抒寫相思懷遠(yuǎn)之情。上片懷舊。以“關(guān)山”總領(lǐng)詞人懷歸思親之根由。詞人以顯貴公子遠(yuǎn)涉關(guān)山,突感孤單寂寞,魂牽夢系于家中親人,欲歸不得,遂怨關(guān)山太長;又不見親人書信得以慰藉,遂怨替人傳遞書信的魚雁太少。以癡語寫真情,令人莞爾。“兩鬢”二句寫詞人悶時對鏡,見兩鬢青青,正是青春華茂,遂覺遠(yuǎn)離家鄉(xiāng)實為虛耗青春,便突發(fā)感慨:“哎,可憐喲!我這滿頭青絲,就要為相思變老嘍!”故作夸張,憨態(tài)可掬,情趣盎然,頗見性情。下片夢歸,純由想象生發(fā)。詞人懷歸情切,于是忽然“夢歸碧紗窗”,與愛侶在碧紗窗之閨閣夢中相見,大感快慰,遂向親愛的人兒傾訴衷腸:“離別實在太難太苦,真不如相逢團聚好!”這是詞人親身感受的一句實話,也是向愛侶表達(dá)思慕的一句癡語:“可想死你了!”此又是詞人至性癡情的真率發(fā)露。此詞以簡約的文辭抒寫至癡真情,真實而親切,于平淡中見韻味。
晏幾道簡介
宋代·晏幾道的簡介

晏幾道(1030-1106,一說1038—1110 ,一說1038-1112),男,漢族,字叔原,號小山,著名詞人,撫州臨川文港沙河(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(jìn)賢縣)人。晏殊第七子。歷任潁昌府許田鎮(zhèn)監(jiān)、乾寧軍通判、開封府判官等。性孤傲,晚年家境中落。詞風(fēng)哀感纏綿、清壯頓挫。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,稱晏殊為大晏,稱晏幾道為小晏。《雪浪齋日記》云:“晏叔原工小詞,不愧六朝宮掖體。”如《鷓鴣天》中的“舞低楊柳樓心月,歌盡桃花扇底風(fēng)”等等詞句,備受人們的贊賞。
...〔 ? =$docheckrep[2]?ReplaceWriter($ecms_gr[writer]):$ecms_gr[writer]?>的詩(329篇)〕猜你喜歡
- 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無中。
- 江流石不轉(zhuǎn),遺恨失吞吳。
- 世間無限丹青手,一片傷心畫不成。
-
相恨不如潮有信,相思始覺海非深。
出自 唐代 白居易: 《浪淘沙·借問江潮與海水》
-
想當(dāng)年,金戈鐵馬,氣吞萬里如虎。
出自 宋代 辛棄疾: 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
- 相思一夜梅花發(fā),忽到窗前疑是君。
-
離別家鄉(xiāng)歲月多,近來人事半消磨。
出自 唐代 賀知章: 《回鄉(xiāng)偶書二首》
-
梅花雪,梨花月,總相思。
出自 清代 張惠言: 《相見歡·年年負(fù)卻花期》
-
恨君不似江樓月,南北東西,南北東西,只有相隨無別離。
出自 宋代 呂本中: 《采桑子·恨君不似江樓月》
- 遙想公瑾當(dāng)年,小喬初嫁了,雄姿英發(f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