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宴懸圃二首
七夕宴懸圃二首。唐代。李治。 羽蓋飛天漢,鳳駕越層巒。俱嘆三秋阻,共敘一宵歡。璜虧夜月落,靨碎曉星殘。誰能重操杼,纖手濯清瀾。霓裳轉云路,鳳駕儼天潢。虧星凋夜靨,殘月落朝璜。促歡今夕促,長離別后長。輕梭聊駐織,掩淚獨悲傷。
[唐代]:李治
羽蓋飛天漢,鳳駕越層巒。俱嘆三秋阻,共敘一宵歡。
璜虧夜月落,靨碎曉星殘。誰能重操杼,纖手濯清瀾。
霓裳轉云路,鳳駕儼天潢。虧星凋夜靨,殘月落朝璜。
促歡今夕促,長離別后長。輕梭聊駐織,掩淚獨悲傷。
羽蓋飛天漢,鳳駕越層巒。俱歎三秋阻,共敘一宵歡。
璜虧夜月落,靨碎曉星殘。誰能重操杼,纖手濯清瀾。
霓裳轉雲路,鳳駕儼天潢。虧星凋夜靨,殘月落朝璜。
促歡今夕促,長離別後長。輕梭聊駐織,掩淚獨悲傷。
唐代·李治的簡介
唐高宗李治(628年7月21日-683年12月27日),字為善,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(649—683年在位),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,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,是嫡三子。貞觀五年(631年)封為晉王,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,他才于貞觀十七年(643年)被冊立為皇太子。貞觀二十三年(649年)即位于長安太極殿,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。唐代的版圖,以高宗時為最大,東起朝鮮半島,西臨咸海(一說里海),北包貝加爾湖,南至越南橫山,維持了32年。李治在位34年,于弘道元年(683年)駕崩,年五十五歲,葬于乾陵,廟號高宗,謚號天皇大帝。
...〔
? 李治的詩(18篇) 〕
清代:
李振鈞
少年猶拜楚中尉,雍齒封侯意豈同。若使真王成帝業,功臣斷不嘆藏弓。
少年猶拜楚中尉,雍齒封侯意豈同。若使真王成帝業,功臣斷不歎藏弓。
清代:
陶元淳
如此途窮欲進難,朝天漫上越王壇。局高不合伸強項,逐裸何須岸大冠。
徼外山河逢客醉,心頭鐵石向人寒。長安日下猶言遠,窮海孤臣那得看。
如此途窮欲進難,朝天漫上越王壇。局高不合伸強項,逐裸何須岸大冠。
徼外山河逢客醉,心頭鐵石向人寒。長安日下猶言遠,窮海孤臣那得看。
宋代:
黃裳
海岱東西六轉春,投閒休說去思人。此方緣盡回頭處,別有仙源可出塵。
海岱東西六轉春,投閒休說去思人。此方緣盡回頭處,別有仙源可出塵。
宋代:
王安石
塵土輕飏不自持,紛紛生物更相吹。翻成地上高煙霧,散在人間要路岐。
一世競馳甘睬目,幾家清坐得軒眉。超然祇有江湖上,還見波濤恐我時。
塵土輕飏不自持,紛紛生物更相吹。翻成地上高煙霧,散在人間要路岐。
一世競馳甘睬目,幾家清坐得軒眉。超然祇有江湖上,還見波濤恐我時。
明代:
郭之奇
龍門通世好,虎剎獲新觀。會晤緣非偶,登臨足未艱。
層峰隨野眺,曲澗恣幽盤。風入陵通氣,日歸寺隱巒。
龍門通世好,虎剎獲新觀。會晤緣非偶,登臨足未艱。
層峰隨野眺,曲澗恣幽盤。風入陵通氣,日歸寺隱巒。
宋代:
周紫芝
柳邊池閣。晚來卷地東風惡。人生不解頻行樂。昨日花開,今日風吹落。
楊花卻似人飄泊。春云更似人情薄。如今始信從前錯。
柳邊池閣。晚來卷地東風惡。人生不解頻行樂。昨日花開,今日風吹落。
楊花卻似人飄泊。春雲更似人情薄。如今始信從前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