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停驛
勞停驛。宋代。歐陽修。 孤舟轉山曲,豁爾見平川。樹杪帆初落,峰頭月正圓。荒煙幾家聚,瘦野一刀田。行客愁明發,驚灘鳥道前。
[宋代]:歐陽修
孤舟轉山曲,豁爾見平川。
樹杪帆初落,峰頭月正圓。
荒煙幾家聚,瘦野一刀田。
行客愁明發,驚灘鳥道前。
孤舟轉山曲,豁爾見平川。
樹杪帆初落,峰頭月正圓。
荒煙幾家聚,瘦野一刀田。
行客愁明發,驚灘鳥道前。
此詩前兩聯寫景,時空變化豐富。從時間節點來看,可分為兩個時段,第一聯為舟行之時(白晝),第二聯為泊舟之后(暮夜)。從取景空間來看,一句一景,富于變化。孤舟山曲、豁爾平川、樹杪帆落、峰頭月圓,遠、近、高、低,布置巧妙。
第三聯中荒瘦二字用字傳神:數縷荒煙,幾戶人家,在暮色籠罩之下,尤顯荒涼冷落;瘦野薄田,狹促如刀,瘦瘠之至。荒瘦二字,乃尋常字眼,但在此運用十分貼切,顯得自然而工穩,能傳達出詩人面對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覺,具有很強的感染力。從情感寄寓來看:荒瘦二字,包含地僻、田瘦等多重意義,寄寓了詩人對山民的憐憫、關切,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,極好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涵。
全詩寫的孤靜寂寥,憂然惻然,充滿旅途的憂慮和煩悶。然而“樹梢帆初落,峰頭月正圓”,卻勾勒出了一幅奇特的峽江晚泊圖。帆落于樹梢,月圓于峰頭,風景優美。“荒煙幾家聚,瘦野一刀田”,形象地描繪出了山區農村的苦瘠貧寒,表達了歐陽修對民生凋敝,百姓困苦的憂慮。
唐代·歐陽修的簡介
歐陽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號醉翁,晚號“六一居士”。漢族,吉州永豐(今江西省永豐縣)人,因吉州原屬廬陵郡,以“廬陵歐陽修”自居。謚號文忠,世稱歐陽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學家、史學家,與韓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蘇洵、蘇軾、蘇轍、曾鞏合稱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將其與韓愈、柳宗元和蘇軾合稱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...〔
? 歐陽修的詩(1122篇) 〕
明代:
程敏政
蕆事下西陵,歸鞍趁月行。松林人影亂,石罅水聲清。
不覺山程遠,推便野望平。臨風歌一曲,秋思滿空明。
蕆事下西陵,歸鞍趁月行。松林人影亂,石罅水聲清。
不覺山程遠,推便野望平。臨風歌一曲,秋思滿空明。
宋代:
釋居簡
星歷新傳誤,無人重講明。日中陰似夜,春半冷如正。
柳欲眠還醒,花猶染不成。燕歸多日了,猶自未聞鶯。
星曆新傳誤,無人重講明。日中陰似夜,春半冷如正。
柳欲眠還醒,花猶染不成。燕歸多日了,猶自未聞鶯。
清代:
陳恭尹
家世儒官獨典軍,紫髯三十坐高軒。戰旗指處無堅壘,仕路從來有孟門。
劍長澀苔收殺氣,馬驕沙草散蹄痕。舊時贈客金錢盡,更向誰人受此恩。
家世儒官獨典軍,紫髯三十坐高軒。戰旗指處無堅壘,仕路從來有孟門。
劍長澀苔收殺氣,馬驕沙草散蹄痕。舊時贈客金錢盡,更向誰人受此恩。
宋代:
李正民
遁跡漁鹽遠市朝,回廊落葉響蕭蕭。云迷嶺岫天將雪,草沒汀洲海上潮。
欲寄新詩人杳杳,重尋舊會恨迢迢。暮年更欠劉龔語,門翳蓬蒿轉寂寥。
遁跡漁鹽遠市朝,回廊落葉響蕭蕭。雲迷嶺岫天將雪,草沒汀洲海上潮。
欲寄新詩人杳杳,重尋舊會恨迢迢。暮年更欠劉龔語,門翳蓬蒿轉寂寥。
清代:
黃之雋
沿洲杜若,蔽石江蘺,荒廟幽馨惹。細花開向無人處,幾點自成風雅。
嫣紅淡赭。是暮雨、羅裙吹化。題贈他、真本離騷,盡付湘靈寫。
沿洲杜若,蔽石江蘺,荒廟幽馨惹。細花開向無人處,幾點自成風雅。
嫣紅淡赭。是暮雨、羅裙吹化。題贈他、真本離騷,盡付湘靈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