蹺足而待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踮起腳跟等待。形容短時間內便能見到事情的結果。語出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大臣內畔,諸將外反,亡可蹻足待也。”
出處語出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大臣內畔,諸將外反,亡可蹻足待也。”
例子我們蹺足而待,即將有捷報傳來
基礎信息
拼音qiāo zú ér dài
注音ㄑ一ㄠ ㄗㄨˊ ㄦˊ ㄉㄞˋ
繁體蹺足而待
感情蹺足而待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;指預言不久將發生的事。
近義詞翹首以待
英語lift up a foot while wait (will succeed in short time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攀龍附鳳(意思解釋)
- 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(意思解釋)
- 意氣風發(意思解釋)
- 平淡無奇(意思解釋)
- 色中餓鬼(意思解釋)
- 敷衍了事(意思解釋)
- 表里如一(意思解釋)
- 一鼻子灰(意思解釋)
- 兄弟鬩墻,外御其侮(意思解釋)
- 專心一志(意思解釋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釋)
- 將奪固與(意思解釋)
- 遺世絕俗(意思解釋)
- 春去冬來(意思解釋)
- 之子于歸(意思解釋)
- 舉止嫻雅(意思解釋)
- 平地一聲雷(意思解釋)
- 臭名昭著(意思解釋)
- 無影無蹤(意思解釋)
- 惴惴不安(意思解釋)
- 圓鑿方枘(意思解釋)
- 有志竟成(意思解釋)
- 主人翁(意思解釋)
- 蕩然無余(意思解釋)
- 走過場(意思解釋)
- 無所畏懼(意思解釋)
- 群山四應(意思解釋)
- 張徨失措(意思解釋)
※ 蹺足而待的意思解釋、蹺足而待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素昧平生 | 一向不了解。指與某人從來不認識。素:從來;昧:不明白;不了解。 |
一夕一朝 | 同“一朝一夕”。 |
學以致用 |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。致:使達到;用:實際應用。 |
陌路相逢 | 與陌生人相遇在一起。 |
骨肉離散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。比喻親人分散,不能團聚。 |
烏合之眾 | 合:聚合;眾;許多人。比喻臨時雜湊的、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。 |
空費詞說 | 說的話別人不聽,等于白說。 |
廣闊天地 | 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 |
旁征博引 | 旁:廣泛;征:征求;博:廣博;引:引證。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、例證。 |
愛才如渴 | 才:賢才,人才。愛慕賢才,急欲求得,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樣。 |
大千世界 | 佛教用語。世界的千倍為小千世界;小千世界的千倍為中千世界;中千世界的千倍為大千世界。后泛指廣大無邊紛紜復雜的世界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。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。 |
信以為真 | 把假的當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比眾不同 | 與大家相比,大不一樣。 |
龍馭上賓 | 亦作“龍御上賓”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龍馭上賓”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。意為乘龍升天,為天帝之賓。 |
讀書種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。 |
湖光山色 | 湖水風光;山巒秀色。形容山水景色之美。 |
手不釋書 | 猶手不釋卷。 |
愛毛反裘 | 古時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視根本,輕重倒置。 |
時運亨通 | 指時運好,諸事順利。 |
汲汲顧影 | 惶惶然自顧其影,孤苦失望的樣子。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,洋洋得意的樣子。 |
敗德辱行 | 敗壞道德和操守。 |
背鄉離井 | 指遠離家鄉,流落他方。 |
鷸蚌相爭 | 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的省語。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。 |
耳聰目明 | 聰:聽覺靈敏。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。 |
霜露之悲 |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 |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;最好是避開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;沒有別的好辦法;只能出走。 |
閉門讀書 |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。形容專心埋頭苦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