逋逃之藪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逋逃:逃亡者;藪: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一般指某處成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
出處《尚書 武成》:“為天下逋逃主,萃淵藪。
例子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紅頂商人》:“是他省但防偷漏之途,而粵東兼有逋逃之藪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bū táo zhī sǒu
注音ㄅㄨ ㄊㄠˊ ㄓ ㄙㄡˇ
繁體逋逃之藪
感情逋逃之藪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;指避難所。
謎語避難所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自暴自棄(意思解釋)
- 萬眾一心(意思解釋)
- 輪焉奐焉(意思解釋)
- 笑罵由他笑罵,好官我自為之(意思解釋)
- 靡所底止(意思解釋)
- 又紅又專(意思解釋)
- 楊柳依依(意思解釋)
- 繩鋸木斷(意思解釋)
- 志在千里(意思解釋)
- 皮開肉綻(意思解釋)
- 成竹在胸(意思解釋)
- 自食其果(意思解釋)
- 隳肝瀝膽(意思解釋)
- 望而生畏(意思解釋)
- 飽食暖衣(意思解釋)
- 有目共睹(意思解釋)
- 舉直錯枉(意思解釋)
- 理直氣壯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信口開河(意思解釋)
- 饑不擇食(意思解釋)
- 笑貌聲音(意思解釋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釋)
- 壯心不已(意思解釋)
- 慮周藻密(意思解釋)
- 舉足輕重(意思解釋)
- 窮愁潦倒(意思解釋)
- 雞毛蒜皮(意思解釋)
※ 逋逃之藪的意思解釋、逋逃之藪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(yè)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稀里嘩啦 | 象聲詞,形容雨、東西倒塌等發(fā)出的聲音。形容被徹底破壞或零零散散。 |
戒驕戒躁 | 戒:警惕;防備;躁:性急;警惕驕傲;防備急躁。 |
筋疲力竭 | 筋:筋骨;疲:疲勞。形容非常疲乏。 |
阿世取容 | 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別人的歡心。迎合世俗,取悅于人。 |
奇才異能 | 奇:少見的;異:特別的。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。 |
無時無刻 | 時、刻:時間;時候。沒有一時一刻。 |
人心歸向 | 向:歸向,向往。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,向往的。 |
沒里沒外 | 里外不分,指說話做事不分場合。 |
反治其身 | 治:整治;身:身體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
慷慨悲歌 | 情緒激昂地唱歌,以抒發(fā)悲壯的胸懷。 |
色中餓鬼 |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。 |
指天誓日 | 指著蒼天;對著太陽發(fā)誓。表示態(tài)度堅定或忠誠。 |
供不應求 | 供應不能滿足實際需要。供:供應。 |
偃旗息鼓 | 偃:放倒;息:停止。原指秘密行軍;不暴露目標。后用以指休戰(zhàn)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。 |
夷為平地 | 夷:拉平,鏟平。鏟平使成一塊平地。 |
視死如歸 |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。形容為了正義事業(yè);不怕犧牲生命。 |
罄竹難書 | 罄:盡;竹: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;書:寫。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。多形容罪惡累累。 |
討價還價 | 賣主要價高;買主給價低;雙方要反復爭議?,F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爭議;或接受任務時講條件。 |
黃耳傳書 | 黃耳:犬名;書:書信。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。后比喻傳遞家信。 |
畫地為牢,議不入 | 議:議論。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,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。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。 |
面有難色 |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。 |
迭床架屋 | 床上擱床,屋上架屋。比喻重復、累贅。 |
有求必應 | 只要有人請求;就一定答應。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;好說話。 |
運籌帷幄 | 運籌:籌劃;策劃。帷幄:軍中營帳。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(zhàn)的方法策略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說話、作文章嚴謹慎重。斟酌:考慮;推敲。 |
可有可無 |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。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。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;使其相互沖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 |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;最好是避開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;沒有別的好辦法;只能出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