觸物興懷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而產生某種情懷。
出處明·李詡《戒庵老人漫筆·月泉吟社》:“觸物興懷言不盡,春來非是愛吟詩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chù wù xīng huái
注音ㄔㄨˋ ㄨˋ ㄒ一ㄥ ㄏㄨㄞˊ
繁體觸物興懷
感情觸物興懷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事物等。
近義詞觸物傷情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居功自滿(意思解釋)
- 從俗浮沉(意思解釋)
- 節用裕民(意思解釋)
- 望塵莫及(意思解釋)
- 發綜指示(意思解釋)
- 百戰百勝(意思解釋)
- 春山如笑(意思解釋)
- 到此為止(意思解釋)
- 燕雀安知鴻鵠志(意思解釋)
- 走南闖北(意思解釋)
- 今是昨非(意思解釋)
- 弟子孩兒(意思解釋)
- 風和日麗(意思解釋)
- 海水不可斗量(意思解釋)
- 煢煢孑立(意思解釋)
- 雷霆萬鈞(意思解釋)
- 讀書種子(意思解釋)
- 粉墨登場(意思解釋)
- 似是而非(意思解釋)
- 公子哥兒(意思解釋)
- 盡誠竭節(意思解釋)
- 知往鑒今(意思解釋)
- 超然物外(意思解釋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釋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釋)
- 剛愎自用(意思解釋)
- 雅俗共賞(意思解釋)
- 赤膽忠心(意思解釋)
※ 觸物興懷的意思解釋、觸物興懷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謹小慎微 | 原指對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謹慎小心的態度;形容非常謹慎。現指對細小的問題過分小心;流于畏縮。 |
引鬼上門 | 比喻招來壞人。 |
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 |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 |
丑聲遠播 | 壞名聲傳播得很遠。 |
河魚腹疾 | 指腹瀉。 |
爭先恐后 | 爭著向前;唯恐落后。 |
兵荒馬亂 | 兵、馬:指戰爭;荒:荒亂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。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;混亂的情景。 |
喜新厭舊 | 厭:厭惡。喜歡新的;厭棄舊的。多指用情不專一。 |
時易世變 | 時代變遷,世事也不一樣。 |
飛檐走壁 |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,能夠跳上房檐,越過墻壁。 |
救經引足 | 經:自縊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。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。 |
敷衍了事 | 敷衍:將就應付;不認真。了:了結。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。指做事不認真;缺乏責任心。 |
目不斜視 | 眼睛不往旁邊看。形容目光莊重;神情嚴肅。 |
婆婆媽媽 | 形容人動作瑣細,言語羅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 |
指手劃腳 | 用手指;用腳劃。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;也比喻瞎指揮;亂加評論指責。 |
家無儋石 | 十斗為一石,兩石為一儋。形容家里沒有存糧。比喻家境困難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。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。 |
將功折罪 | 將:拿;用;折:抵償。用功勞來抵償罪過。 |
一竅不通 | 竅:洞;這里指心竅。一竅都不是貫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閉塞、愚鈍。 |
立竿見影 |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見功效。 |
知往鑒今 | 鑒:借鑒。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。 |
汗馬功勞 | 汗馬:戰馬奔馳出汗。指將士立下戰功。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。 |
迫不得已 | 迫:逼迫;已:停止;結束。逼得毫無辦法;不得不如此。 |
不寧唯是 | 寧:請助詞,無義;唯:只是;是:這樣。不只是這樣。即不僅如此。 |
當頭棒喝 | 當頭:迎頭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。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進進出出 | 走進走出,穿進穿出。 |
陰陽怪氣 | 形容態度怪癖,冷言冷語,不可捉摸。 |
群山四應 | 應:應和。四面群山紛紛響應。比喻一聲號召,人們群起響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