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辯若訥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訥:語言遲鈍,不善于講話。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。表示善辯的人發(fā)言持重,不露鋒芒。
出處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辯若訥。”
例子唐·楊炯《梓州官僚贊》:“大辯若訥,歷官有聲。是司出納,我庾如京。”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dà biàn ruò nè
注音ㄉㄚˋ ㄅ一ㄢˋ ㄖㄨㄛˋ ㄋㄜˋ
繁體大辯若訥
感情大辯若訥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指人沉穩(wěn)。
近義詞大智若愚、大辯不言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焦頭爛額(意思解釋)
- 書通二酉(意思解釋)
- 綠林大盜(意思解釋)
- 頤指氣使(意思解釋)
- 上下其手(意思解釋)
- 普天同慶(意思解釋)
- 想望豐采(意思解釋)
- 暮史朝經(jīng)(意思解釋)
- 繩鋸木斷(意思解釋)
- 驚心動魄(意思解釋)
- 撈一把(意思解釋)
- 之死靡二(意思解釋)
- 主明臣直(意思解釋)
- 水中撈月(意思解釋)
- 以毒攻毒(意思解釋)
- 不能自拔(意思解釋)
- 進讒害賢(意思解釋)
- 鈿合金釵(意思解釋)
- 黃耳傳書(意思解釋)
- 珍樓寶屋(意思解釋)
- 恐后爭先(意思解釋)
- 東施效顰(意思解釋)
- 一竅不通(意思解釋)
- 雞口牛后(意思解釋)
- 雅俗共賞(意思解釋)
- 叫苦不迭(意思解釋)
- 慌不擇路(意思解釋)
- 慮周藻密(意思解釋)
※ 大辯若訥的意思解釋、大辯若訥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(yè)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落葉歸根 | 樹葉落到樹根旁。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。多指客居異鄉(xiāng)的人;最終還是要回歸本鄉(xiāng)本土。 |
故家喬木 | ①謂世家的人才、器物必定出眾。②喻指鄉(xiāng)賢。 |
弦外之響 | 比喻言外之意。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嚴明法紀。 |
臨危受命 |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。 |
惹事生非 | 招惹是非,引起爭端。 |
過而能改 |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。 |
生死有命 | 生死;生存和死亡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。指事勢所至、人力不可挽回。 |
弟子孩兒 | 弟子:歌妓,妓女。婊子養(yǎng)的。 |
羽旄之美 |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。 |
定國安邦 | 邦:國家。治理和保衛(wèi)國家,使國家安定穩(wěn)固。 |
面有難色 |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。 |
讀書種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。 |
鳳協(xié)鸞和 | 形容夫妻和睦,感情融洽。 |
古里古怪 | 怪異、奇特。 |
形影相隨 |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。形容關(guān)系密切;永不分離。 |
認賊作父 | 把壞人當作父親;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。 |
天作之合 |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結(jié)合。形容婚姻美滿稱心。也可用來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親密關(guān)系。 |
風風雨雨 | 刮風下雨,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說話、作文章嚴謹慎重。斟酌:考慮;推敲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連聲叫苦。 |
無所畏懼 | 畏懼:害怕。沒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形容什么也不怕。 |
躍躍欲試 | 躍躍:急于要動的樣子。心情急切地想試一試。形容對某事情非常有興致;急切想試試。 |
亂作一團 | 混雜在一起,形容極為混亂。 |
見所不見 | 見“見所未見”。 |
驚惶失措 | 失措:舉止失去常態(tài)。驚慌惶恐;舉止失去常態(tài)。 |
異軍突起 | 異軍:另外一支軍隊。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。 |
處安思危 | 處:居于;思:想,考慮。處在平安的環(huán)境里,也要想到有出現(xiàn)危險的可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