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時而動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等待時機然后行動。
出處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時而動,何不利之有?”
例子昭王深自韜晦,養兵恤民,待時而動。(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九十五回)
基礎信息
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
注音ㄉㄞˋ ㄕˊ ㄦˊ ㄉㄨㄥˋ
繁體待時而動
感情待時而動是中性詞。
用法偏正式;作謂語;指等待時機然后行動。
謎語預備
近義詞相機而行、待時而舉
反義詞輕舉妄動
英語bide one's time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一葉知秋(意思解釋)
- 挺身而出(意思解釋)
- 痛定思痛(意思解釋)
- 如履薄冰(意思解釋)
- 遺形藏志(意思解釋)
- 言而無信(意思解釋)
- 薄暮冥冥(意思解釋)
- 半吊子(意思解釋)
- 化鴟為鳳(意思解釋)
- 萬里長城(意思解釋)
- 隳肝瀝膽(意思解釋)
- 望而生畏(意思解釋)
- 燕雀安知鴻鵠志(意思解釋)
- 專心一志(意思解釋)
- 吳下阿蒙(意思解釋)
- 指手劃腳(意思解釋)
- 嘰嘰喳喳(意思解釋)
- 心煩意亂(意思解釋)
- 風聲鶴唳(意思解釋)
- 讀書種子(意思解釋)
- 牛郎織女(意思解釋)
- 時不我待(意思解釋)
- 古里古怪(意思解釋)
- 南征北戰,東蕩西殺(意思解釋)
- 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臺(意思解釋)
- 屢試不爽(意思解釋)
- 引領翹首(意思解釋)
- 剛愎自用(意思解釋)
※ 待時而動的意思解釋、待時而動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胡作非為 | 指毫無顧忌或不考慮后果地肆意行動。非為;干壞事。 |
混世魔王 | 比喻擾亂人世的兇人或驕縱恣肆的人。 |
安內攘外 | 原就藥的療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內部,排除外患。 |
強中自有強中手 | 比喻技藝無止境,不能自滿自大。同“強中更有強中手”。 |
笑罵由他笑罵,好官我自為之 | 指為官聲名很壞,任憑人們笑罵,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。 |
斗方名士 | 斗方: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;名士:知名而未出仕的人。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“名士”。舊指冒充風雅的人。 |
人面獸心 | 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卻像獸類。形容品德極壞。 |
形神不全 | 形:形體;神:精神。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。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。 |
心里有鬼 |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計劃。 |
炙手可熱 | 炙:烤。熱得燙手。比喻氣焰盛;權勢大。 |
男女授受不親 | 授:給予;受:接受;親:親自接觸。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、言談或授受物件,限制男女交往 |
漏洞百出 | 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現次數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說話、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。 |
孜孜以求 | 不知疲倦地探求(孜孜:勤勉的樣子)。 |
珠宮貝闕 | 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。形容房屋華麗。 |
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經緯天下 | 經,緯:治理。指治理國家。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通都大邑 | 都:都市;邑:城。四通八達的大都會、大城市。 |
正人君子 | 舊時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。 |
發號施令 | 發、施:發布;下達;號:號令、命令。發布命令;下達指示;進行指揮。 |
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 | 淡泊:恬淡寡欲;寧靜:安寧恬靜;致:達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穩沉著,才可有所作為。 |
奇貨可居 | 奇貨:珍奇的貨物;居:囤積。囤積珍奇的貨物;以備高價售出。比喻憑借技藝或某種事物以獲取功名財利及其它好處。 |
兵微將寡 | 微、寡:少。兵少將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 |
心煩意亂 | 心情煩躁;思緒紛亂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。煩:煩躁;意:心緒;心思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。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。 |
捫心自問 | 捫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著胸口;自己問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饑不擇食 |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。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。 |
取之不盡 | 拿不盡。形容極其豐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