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凡舉例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發凡:揭示全書的通例;舉:提出。指舉例以闡明要點。說明全書通例。
出處明·焦竑《玉堂叢語·纂修》:“時編摩之士,皆山林布衣,發凡舉例,一仰于濂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fā fán jǔ lì
注音ㄈㄚ ㄈㄢˊ ㄐㄨˇ ㄌ一ˋ
繁體發凡舉例
感情發凡舉例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;指舉例以闡明要點。
近義詞舉例發凡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聲東擊西(意思解釋)
- 鳴鑼開道(意思解釋)
- 功虧一簣(意思解釋)
- 鬼哭神嚎(意思解釋)
- 遲疑不決(意思解釋)
- 苦中作樂(意思解釋)
- 老奸巨猾(意思解釋)
- 眾多非一(意思解釋)
- 背腹受敵(意思解釋)
- 南轅北轍(意思解釋)
- 烏合之眾(意思解釋)
- 舉重若輕(意思解釋)
- 繩鋸木斷(意思解釋)
- 頓挫抑揚(意思解釋)
- 功成名就(意思解釋)
- 餓虎吞羊(意思解釋)
- 萬無一失(意思解釋)
- 顧影弄姿(意思解釋)
- 見危致命(意思解釋)
- 信以為真(意思解釋)
- 一鼻子灰(意思解釋)
- 欺善怕惡(意思解釋)
- 螓首蛾眉(意思解釋)
- 半夜三更(意思解釋)
- 珠玉之論(意思解釋)
- 道山學海(意思解釋)
- 交臂歷指(意思解釋)
- 安閑自得(意思解釋)
※ 發凡舉例的意思解釋、發凡舉例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金不換 | 即使用金子來也不換,形容極為可貴。 |
苦中作樂 | 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。 |
不二法門 | 不二:唯一的;法門:修行的門徑。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徑。 |
暈頭轉向 | 暈:頭腦發昏;轉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。 |
一塌糊涂 |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。 |
逢人只說三分話 | 逢:遇見。指人與人互相欺瞞,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。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眼紅:激怒的樣子。仇敵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
投石問路 |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,先投以石子,看看有無反應,借以探測情況。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。 |
野沒遺賢 | 見“野無遺賢”。 |
三長兩短 | 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;現多指死亡。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堅決。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。 |
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。 |
徇私舞弊 | 為了個人利益或照顧私人關系而弄虛作假;做不合法規的事。徇:依從;舞弊:用欺騙的方法做違反法規的事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責。《紅樓夢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這里,沒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會他們去。” |
風和日麗 | 和:柔合;溫和。輕風柔和;陽光燦爛。形容天氣晴和。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女扮男裝 | 女子穿上男裝,打扮成男子的模樣。 |
死不開口 | 至死也不說話。指緘口不言 |
斗水活鱗 | 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周昨來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顧視車轍中,有鮒魚焉。周問之曰:‘鮒魚來!子何為者邪?’對曰:‘我,東海之波臣也。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鱗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顛倒。 |
戰戰業業 | 戒慎畏懼貌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。 |
身敗名裂 | 地位喪失;名聲敗壞。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;遭到徹底失敗。 |
饑不擇食 |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。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。 |
子繼父業 |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。 |
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臺 |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,都信心十足,毫不動搖。同“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船”。 |
輕重緩急 | 緩:慢;不急。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。 |
斷章截句 | 不顧上下文義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彎曲原意。斷、截:割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