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求諸己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諸;之于的合音;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?qū)ψ约禾岢鲆蟆?/p>
出處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發(fā),發(fā)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。”
例子君子之遇艱阻,必反求諸己,而益自修。(《二程全書 伊川易品三》)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fǎn qiú zhū jǐ
注音ㄈㄢˇ ㄑ一ㄡˊ ㄓㄨ ㄐ一ˇ
繁體反裘諸己
正音“諸”,不能讀作“zhě”。
感情反求諸己是褒義詞。
用法動賓式;作賓語、定語;含褒義。
辨形“己”,不能寫作“已”。
近義詞閉門思過、嚴(yán)于律己、反躬自省、反躬自問
反義詞苛求于人
英語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海內(nèi)存知已,天涯若比鄰(意思解釋)
- 不敢茍同(意思解釋)
- 新仇舊恨(意思解釋)
- 如履薄冰(意思解釋)
- 羅掘一空(意思解釋)
- 縱橫開合(意思解釋)
- 防患于未然(意思解釋)
- 炙手可熱(意思解釋)
-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(意思解釋)
- 不卑不亢(意思解釋)
- 安步當(dāng)車(意思解釋)
- 正人君子(意思解釋)
- 滿招損,謙受益(意思解釋)
- 一鼻子灰(意思解釋)
- 黃雀銜環(huán)(意思解釋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釋)
- 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(yuǎn)(意思解釋)
- 一鼓作氣(意思解釋)
- 恐后爭先(意思解釋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釋)
- 氣味相投(意思解釋)
- 時運亨通(意思解釋)
- 顯親揚(yáng)名(意思解釋)
- 雞口牛后(意思解釋)
- 歲寒三友(意思解釋)
- 紛紅駭綠(意思解釋)
- 轟轟烈烈(意思解釋)
- 秀才不出門,全知天下事(意思解釋)
※ 反求諸己的意思解釋、反求諸己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(yè)的漢語詞典與文學(xué)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此一時彼一時 | 指時間不同,情況亦異,不能相提并論。 |
紙老虎 | 指表面強(qiáng)大而無實際本事的東西。 |
學(xué)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困:貧乏。學(xué)習(xí)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點;教學(xué)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。 |
前因后果 | 佛教講;先前種什么因;后來就結(jié)什么果;指事情發(fā)生的起因和它的結(jié)果。指事情的全部過程。 |
嚴(yán)陣以待 | 嚴(yán):嚴(yán)肅整齊;嚴(yán)陣:整齊嚴(yán)正的陣勢。擺好陣勢等待著。指做好充分戰(zhàn)斗準(zhǔn)備;等著敵人。 |
丑聲遠(yuǎn)播 | 壞名聲傳播得很遠(yuǎn)。 |
誅求無度 | 斂取、需索財賄沒有限度。 |
秣馬厲兵 | 磨好兵器,喂好馬。形容準(zhǔn)備戰(zhàn)斗。 |
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|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。 |
反面無情 | 翻臉不講情面。形容對人的態(tài)度突然變壞;不留情面。 |
敲詐勒索 | 依仗權(quán)勢或抓住別人的把柄;采取威脅手段索取錢財。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雷霆萬鈞 | 雷霆:暴雷;霹靂;鈞:古代的重量單位;一鈞合15公斤。形容威力極大;不可阻擋。 |
道山學(xué)海 | 道、學(xué):學(xué)問。學(xué)識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學(xué)識淵博。 |
白首之心 | 老年時的壯志。 |
家破人亡 | 家園被毀;親人死亡。形容家庭慘遭不幸。 |
依樣畫葫蘆 |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;也作“依樣葫蘆”;“比著葫蘆畫瓢”、“照葫蘆畫瓢”。 |
綿里藏針 | 綿絮里邊藏著針。比喻外表溫柔;內(nèi)心尖刻厲害;也比喻柔中有剛。 |
千家萬戶 | 眾多人家。 |
愛毛反裘 | 古時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視根本,輕重倒置。 |
性命攸關(guān) | 攸:所。形容事關(guān)重大,非常緊要 |
束身受命 | 束身:約束自身,不放縱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、聽從命令。 |
昏聵無能 | 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聵:耳朵聽不清楚。眼花耳聾,沒有能力。比喻頭腦糊涂,沒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 |
金玉滿堂 | 金、玉:黃金和美玉。指黃金寶石滿堂都是。形容財富之多。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學(xué)。 |
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(fēng) |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
精兵強(qiáng)將 | 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將領(lǐng)。形容戰(zhàn)斗力很強(qiáng)的將士。 |
辭喻橫生 | 橫生:橫逸而出。言辭生動,橫逸而出。 |
甘拜下風(fēng) |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。自認(rèn)不如對方;表示真心佩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