掉三寸舌的成語故事

拼音diào sān cùn shé
基本解釋掉:擺動,搖。玩弄口舌。多指進行游說。
出處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且酈生一士,伏軾掉三寸之舌,下齊七十余城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掉三寸舌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掉三寸舌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聲不響 | 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獨自低著頭不聲不響的,那一定是失敗者。” |
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 | 《論語 為政》:“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” |
不可多得 | 東漢 孔融《薦禰衡表》:“若衡等輩,不可多得。” |
一時一刻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2卷:“可憐今日我無錢,一時一刻如長年。” |
縱橫開合 | 柯靈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,而筆鋒所至,縱橫開合,娓娓而談,從歷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。” |
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 | 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十章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——隊長,你就決定吧。” |
肝膽欲碎 | |
舉善薦賢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舉善薦賢,乃美事也;卿何薦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 |
戶告人曉 | 西漢 劉向《列女傳 梁節姑姊》:“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?被不義之名,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