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天無日的成語故事

拼音yǒu tiān wú rì
基本解釋比喻社會非常黑暗,沒有公道。
出處元·康進之《李逵負(fù)荊》第二折:“元來個梁山泊有天無日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有天無日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有天無日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行百里者半九十 | 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五》:“詩云:‘行百里者半九十。’此言末路之難也。” |
中正無私 |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五輔》:“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,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。” |
釋車下走 | 戰(zhàn)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行數(shù)百數(shù),以駒為不疾,奪轡代之;御可數(shù)百步,以馬為不進,盡釋車而走。” |
靡所底止 | 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轉(zhuǎn)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 |
褒善貶惡 | 宋 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頭褒善貶惡,使善人貴、惡人賤,善人生、惡人死,須是由我始得。” |
惜指失掌 | 《南史 阮佃夫傳》:“佃夫拂衣出戶,曰:‘惜指失掌邪?’” |
叫化子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續(xù)集遺稿》第四回:“管他有衣服沒衣服,比要飯的叫化子總強點,就算那間廚房旁邊的小房子,也怪暖和的,沒有什么不可以的。” |
凡事預(yù)則立,不預(yù)則廢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。” |
雨散風(fēng)流 | 清·方文《送錢而介歸攜李》詩:“余年二十游嘉禾,禾中好友良獨多……可憐一別十三載,雨散風(fēng)流竟安在。” |
走南闖北 | 老舍《龍須溝》第二幕:“這年月呀,女人尊貴啦,跟男人一樣可以走南闖北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