銷魂蕩魄的成語故事

拼音xiāo hún dàng pò
基本解釋見“銷魂奪魄”。
出處清·彭養鷗《黑籍冤魂》第15回:“這都是風俗奢靡,處處使人銷魂蕩魄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銷魂蕩魄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銷魂蕩魄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動聲色 | 宋 歐陽修《相州晝錦堂記》:“垂紳正笏,不動聲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謂社稷之臣矣。” |
開門見山 |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詩評》:“太白發句,謂之開門見山。” |
食不充口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5卷:“真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吃了早起的,無那晚夕的。” |
太歲頭上動土 | 元 無名氏《打董達》第二折:“我兒也,你尋死也,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!” |
一時一刻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2卷:“可憐今日我無錢,一時一刻如長年。” |
掃地出門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。要是清白掃地出門,總得兩千兩。” |
心里有鬼 | 莫應豐《將軍吟》第28章:“你這個小子,心里有鬼,不甘心。” |
人心歸向 | 《晉書·熊遠傳》:“人心所歸,惟道與義。” |
十羊九牧 | 《隋書 楊尚希傳》:“所謂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 |
路無拾遺 | 《孔子家語·相魯》:“孔子初仕為中都宰,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,長幼異食、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、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、路無拾遺、器不雕偽,……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