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不知往的成語故事

拼音xíng bù zhī wǎng
基本解釋行:走。行路不知道走向何方。指行動不能自主,只能聽任自然擺布。
出處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故行不知往,處不知所持,食不知所味,天地之強陽氣也,又胡可得而有邪!”
暫未找到成語行不知往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行不知往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海內存知已,天涯若比鄰 | 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與君離別意;同是宦游人。海內存知己;天涯若比鄰。” |
正本溯源 | 清·戴震《<孟子字義疏證>序》:“孔子既不得位,不能垂諸制度禮樂,是以為之正本溯源。” |
聾者之歌 | 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內不開于中,而強學問者,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,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,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,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。” |
學以致用 | 李新《為有源頭活水來》:“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斗爭的需要來學,學以致用,并且勤學苦學。” |
將計就計 | 元 李文蔚《張子房圯橋進履》:“將計就計,不好則說是好。” |
疑鄰盜斧 | 戰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說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鄰之子。視其行步,竊斧也;顏色,竊斧也;言語,竊斧也;動作態度,無為而不竊斧也。” |
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 | 《樂府詩集·長歌行》:“百川東到海,何時復西歸。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” |
意氣風發 | 三國 魏 曹植《魏德論》:“武皇之興也,以道凌殘,義氣風發。” |
用心良苦 | 清·錢謙益《題懷麓堂詩鈔》:“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,出西涯之詩療之,曰:‘此引年之藥物,亦攻毒之箴砭,其用心良亦苦矣。’” |
舉賢任能 | 《禮記 大傳》:“三曰舉賢,四曰使能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