誅心之論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
基本解釋誅:懲罰。指不問罪行,只根據其用心以認定罪狀。也指揭穿動機的評論。
出處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90回:“那時他雖滿嘴只說未將剪子帶來,其實只想以手代剪。這個‘撕’字乃誅心之論,如何不切!”
暫未找到成語誅心之論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誅心之論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絕長續短 | 《戰國策 楚策四》:“今楚國雖小,絕長續短,猶以數千里?!?/td> |
斗雞走狗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》:“袁盎病免居家,與閭里浮沉,相隨行,斗雞走狗?!?/td> |
快馬加鞭 | 明 徐姬《殺狗記 看書苦諫》:“何不快馬加鞭,逕趕至蒼山,救取伯伯?!?/td> |
望風撲影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51回:“蔣平道:‘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?不是望風撲影么?’” |
嚴刑峻法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丙吉傳》:“后遭條獄之詔,吉捍拒大難,不避嚴刑峻法?!?/td> |
如臂使指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賈誼傳》:“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從?!?/td> |
夜深人靜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靜,為何叩門?” |
鳳毛麟角 | 明 何良俊《四友齋叢說 文》:“康對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鳳毛麟角?!?/td>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 |
必由之路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義,人路也?!彼?朱熹注:“義者行事之宜,謂認路,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,而不可須臾舍矣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