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的成語故事

拼音yǒu yuān bào yuān,yǒu chóu bào chóu
基本解釋報:報復,抵償。指對造成冤枉、仇恨的人進行報復,使其作出抵償。
出處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6回:“武松雖是粗鹵漢子,便死也不怕,還省得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,并不傷犯眾位,只煩高鄰做個證見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反手可得 | 《荀子·非相》:“誅旦公,定楚國,如反手爾。” |
一朝權在手,便把令來行 | 明·顧大典《青衫記·承璀受閫》:“一朝權在手,便把令來行 ,大小三軍,聽吾命令。” |
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歡喜不盡,暗說道:‘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。’” |
春風化雨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有如時雨化之者。” |
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 | 《樂府詩集·長歌行》:“百川東到海,何時復西歸。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” |
斷斷續續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4回:“只見水面上或一朵,或兩瓣,斷斷續續,皆有桃花。” |
趕盡殺絕 |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:“黃天祿上馬,提槍出營,見余化曰:‘匹夫趕盡殺絕,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!’” |
照葫蘆畫瓢 | 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功成名就 |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譽不可虛假。” |
喔咿儒睨 | 戰國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