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諛逢迎的成語故事

拼音ē yú féng yíng
基本解釋諂媚拍馬投合對方的心意;竭力向人討好。阿:迎合討好;諛:奉承諂媚。逢迎;主動迎合。
出處宋 程頤《周易程氏傳》:“以臣于君言之:褐其忠誠,致其才力,乃顯其比君之道也,用之與否,在君而已,不可阿諛奉迎,求其比己也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阿諛逢迎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阿諛逢迎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縱橫開合 | 柯靈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,而筆鋒所至,縱橫開合,娓娓而談,從歷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?!?/td> |
勞民傷財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,以奉土木?!?/td> |
空費詞說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三:“仆有一計,于兄甚便。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,未必能行,使仆空費詞說耳!” |
舉賢任能 | 《禮記 大傳》:“三曰舉賢,四曰使能?!?/td> |
見危致命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?!?/td> |
春冰虎尾 | 《尚書·君牙》:“心之憂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?!?/td> |
公才公望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品藻》:“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;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?” |
異途同歸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本經訓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異路而同歸?!?/td> |
婆婆媽媽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1回:“寶玉,你忒婆婆媽媽的了?!?/td> |
一竅不通 |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過理》:“殺比干而視其心,不適也。孔子聞之曰:‘其竅通,則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誘注:“紂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為惡,殺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