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內(nèi)攘外的成語故事

拼音ān nèi rǎng wài
基本解釋原就藥的療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內(nèi)部,排除外患。
出處漢 張仲景《傷寒論 太陽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內(nèi)攘外之能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安內(nèi)攘外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安內(nèi)攘外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首身分離 | 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。” |
多謀善慮 | 清·李漁《凰求鳳·畫策》:“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,何不替我籌度一番,行了這個方便也好。” |
銷聲匿跡 | 宋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11卷:“然畏穎川知之,遂旅游資中郡,銷聲斂跡,惟恐人知。” |
言而無信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(diào)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 |
大失所望 | 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記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
雄心壯志 | 宋 歐陽修《蘇才翁挽詩二首》:“柳岸撫柩送歸船,雄心壯志兩崢嶸,誰謂中年志不成。” |
扶搖直上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逍遙游》:“鵬之徙于南冥,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。” |
常年累月 | 高云覽《小城春秋》第一章:“福建內(nèi)地常年累月鬧著兵禍、官災(zāi)、綁票、械斗。” |
繪聲繪影 | 清 陳廷焯《白雨齋詞話》第五卷:“繪聲繪影,字字陰森,綠人毛發(fā),真乃筆端有鬼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