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間不界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àn gān bù gà
基本解釋間、界:今作:“尷尬”。比喻膚淺、不深刻,或做事不徹底。
出處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34卷:“‘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’泛說若是謙辭。然圣人之為人,自有不可及處,直要做到底,不做個半間不界底人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半間不界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半間不界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國中之國 |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國中之國’,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,無不恨恨不已。” |
遏惡揚善 | 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惡揚善,順天休命。” |
離經辨志 | 《禮記·學記》:“一年視離經辨志,三年視敬業樂群,五年視博習親師,七年視論學取友,謂之小成。” |
引鬼上門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二:“吾本等好意,卻叫得‘引鬼上門’,我而今不便追究,只不理他罷了。” |
鼠憑社貴 | 南朝 梁 沈約《恩幸傳論》:“曾不知鼠憑社貴,狐藉虎威,外無逼主之嫌。” |
逸游自恣 |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梁冀傳》:“少為貴戚,逸游自恣。” |
篤近舉遠 | 唐·韓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。” |
繩鋸木斷 |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錢,千日一千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” |
天昏地暗 | 唐 韓愈《龍移》:“天昏地黑蛟龍移,雷驚電激雄雌隨。” |
舉賢任能 | 《禮記 大傳》:“三曰舉賢,四曰使能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