鴟張魚爛的成語故事

拼音chī zhāng yú làn
基本解釋《舊唐書·僖宗紀》:“初則狐假鴟張,自謂驍雄莫敵;旋則鳥焚魚爛,無非破敗而終。”后以“鴟張魚爛”比喻外表囂張,內則潰爛而自行覆滅。
出處《舊唐書·僖宗紀》:“初則狐假鴟張,自謂驍雄莫敵;旋則鳥焚魚爛,無非破敗而終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鴟張魚爛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鴟張魚爛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動天地,感鬼神 | 金·元好問《陶然集詩序》:“詩之極致,可以動天地,感鬼神。” |
用心竭力 | 明·無名氏《破天陣》:“如今圣人招賢納士,豁達大度,正用你股肱之臣,則要你用心竭力也。” |
褒善貶惡 | 宋 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頭褒善貶惡,使善人貴、惡人賤,善人生、惡人死,須是由我始得。” |
志滿意得 | 宋 陸九淵《與劉伯協書》:“當無道時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滿,君子阨窮禍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鋸、投荒裔。” |
窮家富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23回:“再者銀子雖多,賢弟只管拿去。俗語說得好:‘窮家富路。’” |
損人不利己 | 魯迅《書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對的。” |
鬼爛神焦 | 唐 韓愈《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》:“截然高周燒四垣,神焦鬼爛無逃門。” |
兵無常勢 |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虛實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趨下;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;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。” |
上無片瓦,下無插針之地 |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人向什么處立?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善者之動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