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清六活的成語故事

拼音sì qīng liù huó
基本解釋形容機靈干練。
出處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8回:“這幾個都是慣做公的,四清六活的人,卻怎的也不曉事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四清六活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四清六活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雙鳧一雁 | |
死灰復燃 | 宋 陳亮《謝曾察院啟》:“劫火不燼,玉固如斯;死灰復燃,物有待爾?!?/td> |
上氣不接下氣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七回:“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,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?!?/td> |
夢幻泡影 | 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化非真分》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、幻、泡、影,如露,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?!?/td> |
酒囊飯袋 | 宋 陶岳《荊湖近事》:“馬氏奢僭,諸院王子仆從烜赫,文武之道,未嘗留意。時謂之酒囊飯袋。” |
胸有成竹 | 宋 蘇軾《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》:“故畫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 |
不僧不俗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時沒眼色,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,豈不誤了終身?” |
爭先恐后 | 明 屠勛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》:“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?!?/td> |
敏而好學 |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 |
肝膽欲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