瞽言芻議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瞽:瞎眼;芻議:草野平民的言論。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論。
出處《南齊書·劉善明傳》:“不識忌諱,謹陳愚管,瞽言芻議,伏待斧鉞?!?/p>
基礎信息
拼音gǔ yán chú yì
注音ㄍㄨˇ 一ㄢˊ ㄔㄨˊ 一ˋ
感情瞽言芻議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自謙。
反義詞金口玉言
英語humble views which may reflect lack of discernment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易放難收(意思解釋)
- 石枯松老(意思解釋)
- 上下其手(意思解釋)
- 付之一炬(意思解釋)
- 舉世混濁(意思解釋)
- 尾生之信(意思解釋)
- 河魚腹疾(意思解釋)
- 天昏地暗(意思解釋)
- 親上成親(意思解釋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釋)
- 離弦走板(意思解釋)
- 粗服亂頭(意思解釋)
- 不能自拔(意思解釋)
- 穢德垢行(意思解釋)
- 敢不承命(意思解釋)
- 龍爭虎斗(意思解釋)
- 起死回生(意思解釋)
- 狼吞虎咽(意思解釋)
- 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臺(意思解釋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釋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釋)
- 前仆后繼(意思解釋)
- 迷離惝恍(意思解釋)
- 雞口牛后(意思解釋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釋)
- 舉足輕重(意思解釋)
-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(意思解釋)
- 空手套白狼(意思解釋)
※ 瞽言芻議的意思解釋、瞽言芻議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倒背如流 | 能很流利地把書本、詩文或資料倒轉過來背。形容讀得滾瓜爛熟。 |
從俗浮沉 |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。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。 |
回光反照 | 指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亮。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。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。 |
掉以輕心 | 掉:原意為搖擺;現只表示一種動作;無實義;輕心:漫不經心。對事情采取輕率的漫不經心的態度;不認真當回事。 |
溢于言表 | 超出言語以外。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。 |
不卑不亢 |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|
過而能改 |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。 |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 | 預:預先,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;立:成就;廢:敗壞。不論做什么事,事先有準備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會失敗。 |
救經引足 | 經:自縊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。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。 |
將伯之呼 | 指求人幫助。 |
畫地為牢,議不入 | 議:議論。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,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。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。 |
羊質虎皮 | 質:本性。羊雖然披上虎皮,還是見到草就喜歡,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,它的本性沒有變。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。 |
度德量力 | 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計自己的能力。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
前赴后繼 | 赴:奔赴。前面的沖上去了;后面的緊跟上來。形容不斷投入戰斗;奮勇沖殺向前。 |
戰不旋踵 | 旋:轉。踵:腳后跟。打仗時不向后轉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
鞭辟入里 | 鞭辟:鞭策,激勵;里:最里層。形容作學問切實。也形容分析透徹,切中要害。 |
舉目無親 | 舉目:抬頭看。抬頭張望;沒有一個親人。形容人生地疏、孤獨無依。 |
藥石無效 | 藥石:藥和治病的石針。藥和石針都不見效。形容病情嚴重。 |
罵罵咧咧 |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|
精兵強將 | 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將領。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。 |
致知格物 | 致知:獲得知識;格物:推究事理。獲得知識,推究事物的原理。 |
識時務者為俊杰 |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,是聰明能干的人。認清時代潮流勢,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。 |
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。 |
風卷殘云 | 大風把殘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。比喻把殘存的東西掃蕩干凈;也用來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。 |
留戀不舍 | 依戀著不愿去。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。 |
黯然神傷 | 心情沮喪;心神憂傷。 |
奇技淫巧 | 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。 |
雙管齊下 | 管:筆;齊:同時。雙手執筆同時作畫。比喻為達到某個目的同時采取兩種措施或同時做兩件事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