矯國更俗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匡正國事,改革敝俗。同“矯國革俗”。
出處《戰國策 齊策六》:“矯國革俗于天下,功名可立也。”《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》作“矯國更俗”。司馬貞索隱:“矯正國事,改更弊俗也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jiǎo guó gēng sú
注音ㄐ一ㄠˇ ㄍㄨㄛˊ ㄍㄥ ㄙㄨˊ
繁體矯國更俗
感情矯國更俗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改變風俗。
近義詞矯國革俗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火樹銀花(意思解釋)
- 富貴不淫,威武不屈(意思解釋)
- 防患于未然(意思解釋)
- 物腐蟲生(意思解釋)
- 出頭露面(意思解釋)
- 安眉帶眼(意思解釋)
- 倦鳥知還(意思解釋)
- 主明臣直(意思解釋)
- 表里如一(意思解釋)
- 今是昨非(意思解釋)
- 海水不可斗量(意思解釋)
- 道山學海(意思解釋)
- 一鼓作氣(意思解釋)
- 美人遲暮(意思解釋)
- 珠還合浦(意思解釋)
- 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(意思解釋)
- 空話連篇(意思解釋)
- 有求必應(意思解釋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釋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釋)
- 故態復萌(意思解釋)
- 雞口牛后(意思解釋)
- 避俗趨新(意思解釋)
- 金玉滿堂(意思解釋)
- 面授機宜(意思解釋)
- 材優干濟(意思解釋)
- 躍躍欲試(意思解釋)
- 倒載干戈(意思解釋)
※ 矯國更俗的意思解釋、矯國更俗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繩 |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,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。 |
犀牛望月 | 比喻見到的不全面。 |
又紅又專 | 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,又掌握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。 |
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折臂三公 | 晉代的羊枯,曾墜馬折斷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貴官墮馬。 |
行不顧言 | 顧言:顧及自己所說的話。為人處事不守信用。 |
發號施令 | 發、施:發布;下達;號:號令、命令。發布命令;下達指示;進行指揮。 |
孝子賢孫 |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。泛指有孝行的子孫。 |
令人滿意 |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。 |
珍樓寶屋 | 珍奇的樓閣,華麗的房屋。指富麗豪華的建筑物。 |
粉墨登場 | 粉墨: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。指化裝后登臺演戲。比喻喬裝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臺。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戲一樣活動。 |
人面狗心 | ①《晉書·苻朗載記》:“朗曰:‘吏部為誰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。②猶言人面獸心。 |
充耳不聞 | 充:塞住;聞:聽。塞住耳朵不聽。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。 |
落落寡合 | 落落:孤獨的樣子;不合群。寡:少;合:合群。孤孤單單;很難合群。 |
繁榮富強 | 繁榮:(經濟或事業)蓬勃發展;興盛;富強:(國家)生產豐富;力量強大。形容國家興旺發達;富足強大。 |
亡魂失魄 | 魂、魄: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,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。形容驚慌憂慮、心神不定、行動失常的樣子。 |
經國之才 |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。 |
拆東墻補西墻 | 拆倒東邊的墻,以修補西邊的墻。比喻臨時勉強應付。亦比喻臨時救急,不是根本辦法。 |
彌留之際 | 彌留:本指久病不愈;后多指病危將死的狀況;際:時候。病危將死的時候。 |
貌合神離 | 貌:外表;神:內心。指外表上一致;內心里不一樣。形容表面上關系很融洽;而實際上各懷心思。 |
心猿意馬 | 形容心思不定;好像猴子跳、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。 |
參差不齊 | 參差:長短、高低、大小不一致。形容很不整齊或水平不一。 |
詩書發冢 | 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。 |
適得其反 | 恰恰得到相反的結果。形容結果正好與希望相反。 |
掩人耳目 | 掩:遮蓋。堵住人家耳朵;遮著人家的眼睛。比喻用假象迷惑;欺騙人。 |
炎黃子孫 | 炎黃: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,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。炎帝和黃帝的后代。指中華民族的后代。亦作“黃炎子孫”。 |
嫁雞逐雞 | 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順從丈夫。 |
規規矩矩 | 指人的品行方正,謹守禮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