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拏虎擲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猶言龍爭虎斗。
出處宋·喻汝礪《八陣圖》詩:“笑云此公大肚皮,龍拏虎擲填胸胄。”
例子自漢迄今,全史之大,部分,皆演于江河間之原野,被龍拏虎擲,甲興乙仆,殆未有出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河南、湖北數省外者也。梁啟超《中國地理大勢論》
基礎信息
拼音lóng mù hǔ zhì
注音ㄌㄨㄥˊ ㄇㄨˋ ㄏㄨˇ ㄓˋ
繁體龍龍虎擲
感情龍拏虎擲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斗爭激烈。
近義詞龍爭虎斗、龍拏虎跳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嘴里牙多(意思解釋)
- 不驕不躁(意思解釋)
- 自己人(意思解釋)
- 形神不全(意思解釋)
- 拂袖而去(意思解釋)
- 主憂臣勞(意思解釋)
- 一干二凈(意思解釋)
- 營私舞弊(意思解釋)
- 昂藏七尺(意思解釋)
- 常年累月(意思解釋)
- 公才公望(意思解釋)
- 專心一志(意思解釋)
- 吳下阿蒙(意思解釋)
- 休戚是同(意思解釋)
- 令人作嘔(意思解釋)
- 樹欲靜而風不止(意思解釋)
- 唇槍舌劍(意思解釋)
- 穩如泰山(意思解釋)
- 清風勁節(意思解釋)
- 偶語棄市(意思解釋)
- 剛愎自用(意思解釋)
- 山陰道上,應接不暇(意思解釋)
- 歐風美雨(意思解釋)
- 圓鑿方枘(意思解釋)
- 暴露無遺(意思解釋)
- 首尾兩端(意思解釋)
- 神經過敏(意思解釋)
- 恩重如山(意思解釋)
※ 龍拏虎擲的意思解釋、龍拏虎擲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名士風流 | 名士的風度和習氣。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。 |
逍遙法外 | 不受拘束。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 ;仍然自由自在。 |
用心竭力 | 用盡心計和力量。 |
敬業樂群 | 專心學習,和同學融洽相處。 |
從俗浮沉 |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。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。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 | 二十四史:清乾隆時刻《史記》等24部史書。比喻情況復雜,頭緒繁多,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。 |
自強不息 | 自覺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 |
咄咄逼人 | ①氣勢洶洶;盛氣凌人;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。咄咄:表示驚奇的聲音。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;令人驚詫。 |
萬里長城 | 指我國長城。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。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。 |
己溺己饑 | 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
粗服亂頭 | 粗服:粗布衣服;亂頭:蓬頭亂發。形容不講究修飾。 |
量能授官 | 根據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適當官職。 |
進讒害賢 | 讒:讒言,說他人的壞話;賢:賢良,指好人。說壞話,陷害好人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舊時一夜分為五更;半夜子時為三更;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。 |
將伯之呼 | 指求人幫助。 |
春去冬來 | 春天過去,冬天到來。形容時光流逝 |
捫心自問 | 捫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著胸口;自己問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。 |
膽大心小 | 形容辦事果斷,考慮周密。 |
笑貌聲音 | 笑貌:表情;聲音:談吐。指人的言談、態度等。 |
屨及劍及 | 屨:鞋;及:趕上。形容人奮發興起,行動果斷迅速 |
主人翁 | 當家作主的人。 |
妖魔鬼怪 |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。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。 |
末大必折 | 謂樹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屬權重,危及上級。 |
欲速則不達 | 速:快;達:達到。指過于性急圖快,反而不能達到目的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,敷衍塞責的做法。 |
拔毛連茹 | 比喻互相推薦,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。 |
聲色狗馬 | 聲色:歌舞和女色;狗馬:養狗和騎馬。后來二語連用;形容剝削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