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事問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每件事都要詢問。指凡事都要作進一步的調查。
出處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”
例子毛澤東《反對本本主義》:“學個孔夫子的‘每事問’,任憑你什么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měi shì wèn
注音ㄇㄟˇ ㄕˋ ㄨㄣˋ
繁體每事問
感情每事問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治學或處世等。
英語inquire into everything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為民請命(意思解釋)
- 囊螢映雪(意思解釋)
- 掃地出門(意思解釋)
- 說一不二(意思解釋)
- 斷斷續續(意思解釋)
- 趕盡殺絕(意思解釋)
- 頓挫抑揚(意思解釋)
- 蝶粉蜂黃(意思解釋)
- 九霄云外(意思解釋)
- 餓虎吞羊(意思解釋)
- 唯物主義(意思解釋)
- 不得而知(意思解釋)
- 語重心長(意思解釋)
- 己溺己饑(意思解釋)
- 光前啟后(意思解釋)
- 便還就孤(意思解釋)
- 羊質虎皮(意思解釋)
- 有求必應(意思解釋)
- 心上心下(意思解釋)
- 無稽之談(意思解釋)
- 人盡其才(意思解釋)
- 餓殍滿道(意思解釋)
- 流風馀俗(意思解釋)
- 無所用心(意思解釋)
- 踵趾相接(意思解釋)
- 一目十行(意思解釋)
- 表面文章(意思解釋)
- 高步通衢(意思解釋)
※ 每事問的意思解釋、每事問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遲疑不決 | 猶豫疑惑,不能決定。 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
入吾彀中 | 彀:張滿弓弩;彀中:指箭能射及的范圍,比喻牢籠,圈套。進入了我的弓箭射程之內。比喻就范。 |
心灰意懶 | 灰心失望;意志消沉。形容喪失信心;不圖進取。灰:消沉;懶:懈怠。 |
顛沛流離 | 顛沛:遭受挫折或困難;流離:離散、流落。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。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蔽:遮蓋;泰山:山名。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,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。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體。 |
處之泰然 | 處:處理;對待;之:代詞。泰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。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著鎮定。也指對事情無動于衷。也作“泰然處之”。 |
紫陌紅塵 | 紫陌:京城的道路;紅塵:塵埃。指京城道上非常熱鬧,塵土飛揚。形容京城繁華或比喻虛幻的榮華。 |
說一不二 | 指說話算數;說了就不更改。 |
舊地重游 | 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。 |
男女授受不親 | 授:給予;受:接受;親:親自接觸。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、言談或授受物件,限制男女交往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流離顛沛 | 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。形容生活艱難,四處流浪。 |
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這里指官服。脫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辭官還鄉。 |
有權有勢 | 勢:地位和權力。既有權力,又有地位。 |
驚鴻艷影 | 驚鴻:輕捷飛起的鴻雁。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。多就遠望而言。 |
昂藏七尺 |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。 |
祖傳秘方 | 指祖先遺傳下來的秘密配方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。常與“人不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來。 |
棋逢敵手,將遇良才 | 逢:遭遇,遇見。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,不相上下。 |
抱恨黃泉 | 黃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陰間。心懷遺憾離開人世,死有遺恨。 |
珠玉之論 | 形容精辟的言論,卓越的見解。 |
立地書櫥 | 比喻人讀書多,學識文博。 |
短壽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
過門不入 |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職守,公而忘私。 |
無窮無盡 | 窮、盡:完。沒有盡頭;沒有限度。 |
慮周藻密 | 藻:辭藻,措辭。密:縝密。思路嚴謹,措詞縝密。考慮周到,辭采細密。 |
束身受命 | 束身:約束自身,不放縱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、聽從命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