繩之以法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繩:準繩;引申為制裁;之:代詞代犯法的人;以:用;拿;法:法律;法令。用法律作準繩;給予制裁。
出處漢 馮衍《上疏自陳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繩之以法則為罪,施之以德則為功。”
例子對于那些目無法紀的人,必須繩之以法,才能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。
基礎信息
拼音shéng zhī yǐ fǎ
注音ㄕㄥˊ ㄓ 一ˇ ㄈㄚˇ
繁體繩之以灋
正音“之”,不能讀作“zī”。
感情繩之以法是褒義詞。
用法偏正式;作謂語、賓語;含褒義。
謎語絞刑
近義詞依法從事
反義詞逍遙法外
英語punish sb. according to law
日語法律によって制裁する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卬首信眉(意思解釋)
- 用心竭力(意思解釋)
- 從俗浮沉(意思解釋)
- 心灰意冷(意思解釋)
- 處實效功(意思解釋)
- 自強不息(意思解釋)
- 當機立斷(意思解釋)
- 舉善薦賢(意思解釋)
- 繁文縟節(jié)(意思解釋)
- 投石問路(意思解釋)
- 春山如笑(意思解釋)
- 救經(jīng)引足(意思解釋)
- 酒后茶余(意思解釋)
- 連珠炮(意思解釋)
- 棋逢敵手,將遇良才(意思解釋)
- 便還就孤(意思解釋)
- 共為唇齒(意思解釋)
- 盡誠竭節(jié)(意思解釋)
- 信口開河(意思解釋)
- 輕重緩急(意思解釋)
- 愛毛反裘(意思解釋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釋)
- 迷離惝恍(意思解釋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釋)
- 慮周藻密(意思解釋)
- 爭分奪秒(意思解釋)
- 搬弄是非(意思解釋)
- 珠聯(lián)璧合(意思解釋)
※ 繩之以法的意思解釋、繩之以法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(yè)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恨鐵不成鋼 | 怨恨鐵不能被煉成鋼。形容對所期望的人要求嚴格;恨他不爭氣;迫切希望他變得更好。 |
心有余而力不足 | 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力量不夠。 |
動蕩不定 | 蕩:搖動。動蕩搖擺,不安定。形容局勢不穩(wěn)定,不平靜。 |
疙里疙瘩 | 文字不通暢,物體不平滑很粗糙。 |
膽寒發(fā)豎 | 形容恐怖之極。 |
慷慨悲歌 | 情緒激昂地唱歌,以抒發(fā)悲壯的胸懷。 |
作亂犯上 | 犯:冒犯。違抗尊長或朝廷,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。 |
折臂三公 | 晉代的羊枯,曾墜馬折斷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貴官墮馬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懼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氣慨。 |
儉以養(yǎng)德 | 節(jié)儉有助于養(yǎng)成質樸勤勞的德操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見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。形容極其明顯。 |
吳頭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時是吳、楚兩國交界的地方,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,楚地長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銜接。 |
鈿合金釵 | 鈿盒和金釵,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。 |
聰明才智 | 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對;正確;非:不對;錯誤。好像是對的;實際上不對。指表面上相似;實際上不一樣。 |
超然物外 | 超然:脫離;不介入;物:客觀世界。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;意指對現(xiàn)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。也比喻置身事外。 |
短壽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
起死回生 |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醫(yī)術高明。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。 |
散言碎語 | 猶言閑言碎語。 |
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 |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,用恩德來回報恩德。 |
前仆后繼 | 仆:倒下;繼:跟上。前面的人倒下了;后面的緊跟上去。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。 |
一剎那 | 剎那:梵文ksana的音譯。指十分短促的時間。 |
前赴后繼 | 赴:奔赴。前面的沖上去了;后面的緊跟上來。形容不斷投入戰(zhàn)斗;奮勇沖殺向前。 |
發(fā)人深思 | 深:無限,沒有窮盡。啟發(fā)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尋味。 |
湖海飄零 | 飄零:飄泊。居無定所,四處飄泊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,敷衍塞責的做法。 |
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| 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,結果卻害了自己。 |
落荒而逃 | 離開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戰(zhàn)敗后狼狽地逃走。也比喻處于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