唾手而得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唾手:往手上吐唾沫。比喻極容易得到的東西。
出處清·石玉昆《小五義》第54回:“這房可唾手而得。”
例子毛澤東《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》:“如果說過去日寇差不多不費一點氣力唾手而得東四省,現在就非經過血戰不能占領中國的土地了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tuò shǒu ér dé
注音ㄊㄨㄛˋ ㄕㄡˇ ㄦˊ ㄉㄜˊ
感情唾手而得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指容易得到。
近義詞唾手可得
英語extremely easy to obtain(acquire something easily)
俄語можно легко достичь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風言影語(意思解釋)
- 釋車下走(意思解釋)
- 苦盡甘來(意思解釋)
- 隔靴搔癢(意思解釋)
- 不辱使命(意思解釋)
- 暈頭轉向(意思解釋)
- 心灰意冷(意思解釋)
- 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(意思解釋)
- 夜深人靜(意思解釋)
- 不僧不俗(意思解釋)
- 屈指一算(意思解釋)
- 廣闊天地(意思解釋)
- 愛才如渴(意思解釋)
- 擦肩而過(意思解釋)
- 化鴟為鳳(意思解釋)
- 慷慨悲歌(意思解釋)
- 紛亂如麻(意思解釋)
- 國無寧日(意思解釋)
- 異寶奇珍(意思解釋)
- 馬牛其風(意思解釋)
- 通今達古(意思解釋)
- 人面狗心(意思解釋)
- 匪夷所思(意思解釋)
- 引領翹首(意思解釋)
- 坐以待斃(意思解釋)
- 離本趣末(意思解釋)
- 慌不擇路(意思解釋)
- 歡聚一堂(意思解釋)
※ 唾手而得的意思解釋、唾手而得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魑魅魍魎 | 魑魅:也作“螭魅”;古代傳說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;魍魎:亦作“罔兩”;古代傳說中的山川精怪。指害人的鬼怪。后用來比喻各種各樣的壞人。原作“魑魅罔兩”。 |
大公無私 | 一心為公;沒有私心。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;不偏袒任何一方。 |
倒栽蔥 | 指栽跟斗時頭先著地,即栽得很重。比喻一次慘重的失敗。 |
士別三日,刮目相待 | 指別人已有進步,當另眼相看。 |
經史子集 | 經:經書,儒家經典;史:史書;子:諸子百家著作;集:文集。指古代的經典著作。泛指古代典籍。 |
不敢茍同 | 茍:茍且。不敢隨便地同事。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。 |
食不充口 | 見“食不餬口”。 |
一錢太守 | 比喻值得稱贊的廉潔的官吏。或譏諷那些貪官污吏貪財。 |
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 | 說的人,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,聽的人,沒有一句話不接受。 |
清清楚楚 | 清晰明白有條理。 |
普天同慶 | 普:普遍;天:天下;慶:慶賀。普天下共同慶祝。 |
防患于未然 | 患:災禍;未然:沒有這樣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。 |
秣馬厲兵 | 磨好兵器,喂好馬。形容準備戰斗。 |
殺雞取卵 | 殺了雞取出雞蛋。比喻貪圖眼前的一點好處;而損害長遠的利益。 |
廣闊天地 | 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 |
蝶粉蜂黃 | 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,妝扮美容。 |
朝令夕改 | 早上發的命令;晚上就改變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無所適從。 |
萬無一失 |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。萬:形容很多;失:差錯。 |
不翼而飛 | 翼:翅膀;不翼:沒有翅膀。沒有翅膀就飛走了。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;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。也作“無翼而飛”。 |
安眉帶眼 | 長了眉毛,有了眼睛。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。 |
雨散風流 | 比喻離散。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善游者溺 | 會游泳的人,往往淹死。比喻人自以為有某種本領,因此而惹禍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便還就孤 | 就撤回到我這里.。 |
馬牛其風 | 謂馬、牛奔逸。《書·費誓》:“馬牛其風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穎達疏:“僖四年《左傳》云:‘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。’賈逵云:‘風,放也,牝牡相誘謂之風。’然則馬牛風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遠去也。”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。 |
安閑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適。安靜清閑,感到非常舒適。 |
盡誠竭節 | 誠:忠誠。節:氣節,義節。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。亦作“盡節竭誠”、“盡心竭誠”、“盡忠竭力”、“盡忠竭誠”、“盡忠竭節”、“竭忠盡節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