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過則喜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;就心里高興。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。過:過失、錯誤。
出處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過則喜?!?/p>
例子宋 陸九淵《與傅全美書》:“故其聞過則喜,知過不諱,改過不憚。”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wén guò zé xǐ
注音ㄨㄣˊ ㄍㄨㄛˋ ㄗㄜˊ ㄒ一ˇ
繁體聞過則喜
感情聞過則喜是褒義詞。
用法緊縮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褒義。
辨形“聞”,不能寫作“文”。
謎語悅耳;聽笑話;芳香撲鼻笑顏開
近義詞嚴(yán)于律己、知錯必改
反義詞文過飾非、知錯不改
英語feel happy when told of one's errors
俄語рáдостно воспринимáть критику
日語自分(じぶん)の誤(あやま)りを聞いて喜(よろこ)ぶ;謙虛(けんきょ)に他人(たにん)の意見(いけん)を受(う)け蕑(い)れること
德語sich über jeden Hinweis auf eigene Fehler freuen
法語accepter avec joie les critiques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(意思解釋)
- 安身之處(意思解釋)
- 用心竭力(意思解釋)
- 一夕一朝(意思解釋)
- 見多識廣(意思解釋)
- 志滿意得(意思解釋)
- 前瞻后顧(意思解釋)
- 男女授受不親(意思解釋)
- 勞民傷財(意思解釋)
- 流離顛沛(意思解釋)
- 唯物主義(意思解釋)
- 官僚主義(意思解釋)
- 敷衍了事(意思解釋)
- 目眩心花(意思解釋)
- 孝子賢孫(意思解釋)
- 有血有肉(意思解釋)
- 煢煢孑立(意思解釋)
- 珠玉之論(意思解釋)
- 畫地為牢,議不入(意思解釋)
- 平心而論(意思解釋)
- 古往今來(意思解釋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釋)
- 欺人自欺(意思解釋)
- 金口木舌(意思解釋)
- 雞口牛后(意思解釋)
- 閉門讀書(意思解釋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釋)
- 孤注一擲(意思解釋)
※ 聞過則喜的意思解釋、聞過則喜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(yè)的漢語詞典與文學(xué)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繩之以法 | 繩:準(zhǔn)繩;引申為制裁;之:代詞代犯法的人;以:用;拿;法:法律;法令。用法律作準(zhǔn)繩;給予制裁。 |
鐵郭金城 | 比喻設(shè)防堅固的城池。 |
勢力之交 | 勢:權(quán)勢;交:交往。為權(quán)勢利益進行的交往。指趨炎附勢的朋友。 |
余波未平 | 指某一事件雖然結(jié)束了,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。 |
物腐蟲生 | 東西腐爛了才會生蟲。比喻禍患的發(fā)生,總有內(nèi)部的原因。也比喻本身有了弱點,別人才能乘機打擊。 |
生龍活虎 | 比喻像很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。形容活潑矯??;富有生氣。 |
進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節(jié)。指重視根本、主要的東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
自強不息 | 自覺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 |
視微知著 | 看到細微跡象,就能知道它的發(fā)展趨勢。 |
上無片瓦,下無插針之地 | 頭頂上沒有一片瓦,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。形容一無所有,貧困到了極點。 |
繁文縟節(jié) | 文;節(jié):舊時指禮節(jié);縟:繁重。繁瑣過多的禮節(jié)、儀式。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(xù)。 |
三長兩短 | 比喻意外的災(zāi)禍或事故;現(xiàn)多指死亡。 |
路無拾遺 | 見“路不拾遺”。 |
作亂犯上 | 犯:冒犯。違抗尊長或朝廷,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。 |
將寡兵微 | 寡:少;兵:士兵;微:衰敗。兵少將少。形容兵力薄弱。 |
室徒四壁 | 猶言室內(nèi)空無一物。喻貧窮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說話或?qū)懳恼聽繌姼綍?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強別人聽從自己。 |
流里流氣 | 舉止輕浮,品行不端。 |
春去冬來 | 春天過去,冬天到來。形容時光流逝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鷸蚌相爭 | 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的省語。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。 |
一覽無余 | 覽:看。余:剩余??匆谎劬腿靠丛谘劾铩?/td>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說話、作文章嚴(yán)謹(jǐn)慎重。斟酌:考慮;推敲。 |
色厲內(nèi)荏 | 色:神色;歷:歷害;內(nèi):內(nèi)心。荏:軟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嚴(yán)厲強硬;內(nèi)心怯懦軟弱。 |
慢條斯理 |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;不慌不忙。 |
甘拜下風(fēng) |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。自認(rèn)不如對方;表示真心佩服。 |
除惡務(wù)本 | 鏟除惡勢力,必須杜絕根本。 |
秀才不出門,全知天下事 | 舊時認(rèn)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發(fā)生的事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