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除東蕩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蕩:蕩平。到處征剿敵人。
出處元·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第一折:“俺也曾西除東蕩,把功勞立下幾樁樁。”
例子明·無名氏《十樣錦》第二折:“想來我年紀小時,南討北征,西除東蕩,鞍不離將身,甲不離馬背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xī chú dōng dàng
注音ㄒ一 ㄔㄨˊ ㄉㄨㄥ ㄉㄤˋ
繁體西除東蕩
感情西除東蕩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;指到處征戰。
近義詞南征北戰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徑情直遂(意思解釋)
- 轍鮒之急(意思解釋)
- 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(意思解釋)
- 趁火打劫(意思解釋)
- 一錢太守(意思解釋)
- 起兵動眾(意思解釋)
- 歇斯底里(意思解釋)
- 四書五經(意思解釋)
- 材輕德薄(意思解釋)
- 頭面人物(意思解釋)
- 愛才如渴(意思解釋)
- 東扶西倒(意思解釋)
- 飛檐走壁(意思解釋)
- 詐奸不及(意思解釋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釋)
- 戶告人曉(意思解釋)
- 漫不經心(意思解釋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釋)
- 橫七豎八(意思解釋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釋)
- 天網恢恢(意思解釋)
- 熱氣騰騰(意思解釋)
- 飛蛾撲火(意思解釋)
- 背鄉離井(意思解釋)
- 平生莫做虧心事,半夜敲門不吃驚(意思解釋)
- 狂風暴雨(意思解釋)
- 精明強干(意思解釋)
- 孤注一擲(意思解釋)
※ 西除東蕩的意思解釋、西除東蕩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彬彬有禮 | 彬彬: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。形容文雅而有禮貌。 |
溝滿壕平 | 形容飽滿。 |
結黨營私 | 營:謀求。互相組成小集團;為謀得個人私利而干壞事。也作“植黨營私。” |
無法無天 | 法:法紀;天:天理。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;任意干壞事。現多形容違法亂紀;不受管束。 |
不三不四 | 不像這也不像那。即不像樣子;不倫不類。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。 |
廣闊天地 | 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半吊子 | 膚淺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說話隨便,舉止不沉穩的人。 |
不到黃河心不死 |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。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。 |
禍國誤民 | 禍:禍害;誤:誤導,耽誤。指危害國家,誤導人民。 |
歌舞升平 | 邊歌邊舞;慶祝太平;有粉飾太平的意思。含貶義。升平:太平。 |
定國安邦 | 邦:國家。治理和保衛國家,使國家安定穩固。 |
三個臭皮匠,合成一個諸葛亮 | 諸葛亮: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。比喻人多智廣。 |
春光明媚 | 明媚:鮮艷可愛;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。 |
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別。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如癡如醉 | 形容神態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超然物外 | 超然:脫離;不介入;物:客觀世界。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;意指對現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。也比喻置身事外。 |
天網恢恢 |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。 |
雞口牛后 |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。 |
足不出門 | 同“足不出戶”。 |
雅俗共賞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“雅人”;把沒文化的人稱“俗人”;賞:欣賞。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。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為各種人所接受。 |
前赴后繼 | 赴:奔赴。前面的沖上去了;后面的緊跟上來。形容不斷投入戰斗;奮勇沖殺向前。 |
戰不旋踵 | 旋:轉。踵:腳后跟。打仗時不向后轉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
赤膽忠心 | 赤:赤誠、真誠;忠:忠誠。形容很忠誠;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膽”。 |
西學東漸 | 漸:流入。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。 |
倒懸之急 | 倒懸:頭向下、腳向上懸掛著。比喻極其艱難、危險的困境。 |
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。 |
鉅學鴻生 | 學識淵博的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