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而不信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見“言而無信”。
出處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:“施而不仁,言而不信,怒而不威,是以外貌為之者也?!?/p>
例子清·石玉昆《續小五義》第120回:“言而不信,如畜類一般?!?/p>
基礎信息
拼音yán ér bù xìn
注音一ㄢˊ ㄦˊ ㄅㄨˋ ㄒ一ㄣˋ
感情言而不信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處事。
近義詞言而無信
反義詞言而有信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二百五(意思解釋)
- 明若觀火(意思解釋)
- 冷若冰霜(意思解釋)
- 嚴刑峻法(意思解釋)
- 勞民傷財(意思解釋)
- 寧為雞口,不為牛后(意思解釋)
- 膽寒發豎(意思解釋)
- 謙受益,滿招損(意思解釋)
- 必由之路(意思解釋)
- 有權有勢(意思解釋)
- 夷為平地(意思解釋)
- 罪上加罪(意思解釋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釋)
- 春光明媚(意思解釋)
- 意興索然(意思解釋)
- 不在話下(意思解釋)
- 祝哽祝噎(意思解釋)
- 駕輕就熟(意思解釋)
- 精明強干(意思解釋)
- 逢人說項(意思解釋)
- 紛紅駭綠(意思解釋)
- 首尾兩端(意思解釋)
- 珠聯璧合(意思解釋)
-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(意思解釋)
- 丹書鐵契(意思解釋)
- 鋒芒畢露(意思解釋)
- 士別三日,當刮目相待(意思解釋)
- 替死鬼(意思解釋)
※ 言而不信的意思解釋、言而不信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后繼有人 | 繼:繼承。指后面有繼承的人。 |
遏惡揚善 | 遏:阻止;揚:宣揚。禁絕壞事,宣揚提倡好事。 |
窮年累世 | 形容時間長久。 |
德重恩弘 | 重:崇高、深厚;弘:通“宏”,大。道德高尚,恩惠廣大。形容普施恩德。 |
敬業樂群 | 專心學習,和同學融洽相處。 |
筋疲力竭 | 筋:筋骨;疲:疲勞。形容非常疲乏。 |
居重馭輕 | 指人主掌握兵權以制政權。 |
當仁不讓 |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;不推托;不謙讓。當:面對著;仁:原指正義的事;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。 |
銷聲匿跡 | 不出聲;不露面。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。銷:消失。 |
敏而好學 | 敏:聰明。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。 |
驚心動魄 |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;使人感受極深;震動極大。后形容令人震驚、感動、緊張之極。 |
慌里慌張 |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。 |
目不轉睛 | 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轉地盯著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毀于一旦 | 一旦:一天。指得來不易的東西;一下子就毀掉了。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或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被毀滅掉。 |
算盡錙銖 | 算:計算;錙銖:舊制1兩=4錙,1兩=24銖,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。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。指苛斂錢財。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多情善感 | 感情豐富,容易傷感。 |
敲詐勒索 | 依仗權勢或抓住別人的把柄;采取威脅手段索取錢財。 |
主明臣直 | 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。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。 |
形影相吊 |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;相互慰問。形容非常孤單;沒有伴侶。吊:慰問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陽春白雪 | 陽春;白雪: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;后來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學藝術。 |
黃耳傳書 | 黃耳:犬名;書:書信。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。后比喻傳遞家信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強別人聽從自己。 |
禮壞樂缺 | 禮:社會道德、行為的規范;樂:教化的規范;缺:殘破,廢缺。形容社會綱紀紊亂,動蕩不安。 |
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 | 將:統率,指揮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專一,反復無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