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氣正性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氣:脾氣;性:性格。性格剛直,毫不茍且。
出處《后漢書·孔融傳論》:“夫嚴氣正性,覆折而已。”
例子清·林則徐《諭洋商責令夷人呈繳煙土稿》:“必須嚴氣正性,曉以利害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án qì zhèng xìng
注音一ㄢˊ ㄑ一ˋ ㄓㄥˋ ㄒ一ㄥˋ
繁體嚴氣正性
感情嚴氣正性是褒義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風馳電掣(意思解釋)
- 長夜之飲(意思解釋)
- 匡亂反正(意思解釋)
- 刻骨銘心(意思解釋)
- 尾生之信(意思解釋)
- 遺形藏志(意思解釋)
- 遁入空門(意思解釋)
- 唯物主義(意思解釋)
- 敲詐勒索(意思解釋)
- 敗俗傷風(意思解釋)
- 安閑自得(意思解釋)
- 兵戎相見(意思解釋)
- 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臺(意思解釋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釋)
- 不在話下(意思解釋)
- 忘乎所以(意思解釋)
- 閉門讀書(意思解釋)
- 精兵強將(意思解釋)
- 母夜叉(意思解釋)
- 表面文章(意思解釋)
- 天緣湊合(意思解釋)
- 貌合神離(意思解釋)
- 聞所不聞(意思解釋)
- 難割難分(意思解釋)
- 出其不意(意思解釋)
- 舉一廢百(意思解釋)
- 秋高氣爽(意思解釋)
- 還淳反素(意思解釋)
※ 嚴氣正性的意思解釋、嚴氣正性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重整旗鼓 | 重:重戰;整:整頓;整治;旗鼓:古代作戰時用來發號令的旌旗和戰鼓;用以代表軍事力量。比喻失敗或受挫后;重新整頓組織力量;準備再干。也作“重振旗鼓”。 |
分道揚鑣 | 道:路;鑣:馬嚼子;借指為馬;揚鑣:驅馬向前。分走不同的路。比喻人們分別發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。比喻因志趣、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 |
薪貴于桂 | 薪:柴草;桂:桂木。形容物價飛漲。 |
含辛茹苦 | 茹:吃;辛:苦。形容備受艱難;忍受痛苦。也作“茹苦含辛”。 |
老實巴交 | 形容人規規矩矩,謹慎膽小的樣子。 |
物盡其用 | 各種東西凡有可用之處,都要盡量利用。指充分利用資源,一點不浪費。 |
所作所為 |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為。多指一些不好的行為。 |
富貴驕人 | 富:有錢;貴:指有地位。有財有勢,盛氣凌人。 |
天涯海角 | 天的邊緣;海的盡頭。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。也指彼此相隔極遠。涯:邊。 |
名重一時 |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,受到廣泛重視。亦作“名震一時”、“名得當時”、“名噪一時”、“名傾一時”。 |
視微知著 | 看到細微跡象,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。 |
安于現狀 | 安:對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;現狀:目前的狀況。習慣滿足于目前的狀況;不求進步。 |
言而無信 | 信:信用。說話不算數;沒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
廣闊天地 | 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 |
沒里沒外 | 里外不分,指說話做事不分場合。 |
咄咄逼人 | ①氣勢洶洶;盛氣凌人;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。咄咄:表示驚奇的聲音。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;令人驚詫。 |
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這里指官服。脫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辭官還鄉。 |
角巾素服 | |
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。形容心情極其焦急。焚:燒。 |
雨散風流 | 比喻離散。 |
勝友如云 | 勝友:良友。許多良友聚集一處。 |
心煩意亂 | 心情煩躁;思緒紛亂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。煩:煩躁;意:心緒;心思。 |
風虎云龍 | 虎嘯生風,龍起生云。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。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,賢臣遇明君。 |
安閑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適。安靜清閑,感到非常舒適。 |
鳳協鸞和 | 形容夫妻和睦,感情融洽。 |
受益匪淺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處很多。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專一,反復無常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;婆心:老婆婆的心腸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。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