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匡天下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匡:糾正;天下:原指周天子統治所及的地方,即整個中國。糾正混亂局勢,使天下安定下來。
出處《論語·憲問》:“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賜。微管仲,吾其被發左祍矣。”
例子《南齊書·高帝紀下》:“用獲拯溺龕暴,一匡天下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ī kuāng tiān xià
注音一 ㄎㄨㄤ ㄊ一ㄢ ㄒ一ㄚˋ
感情一匡天下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指統一天下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如履薄冰(意思解釋)
- 酒囊飯袋(意思解釋)
- 膽如斗大(意思解釋)
- 頓挫抑揚(意思解釋)
- 遁入空門(意思解釋)
- 萬無一失(意思解釋)
- 土木形骸(意思解釋)
- 結駟連騎(意思解釋)
- 雨散風流(意思解釋)
- 異途同歸(意思解釋)
- 十惡不赦(意思解釋)
- 無關緊要(意思解釋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釋)
- 古里古怪(意思解釋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釋)
- 勤學苦練(意思解釋)
- 饑不擇食(意思解釋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釋)
- 坐以待斃(意思解釋)
- 心服口服(意思解釋)
- 意料之外(意思解釋)
- 狂風暴雨(意思解釋)
- 駕輕就熟(意思解釋)
- 雅俗共賞(意思解釋)
- 脫口而出(意思解釋)
- 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(意思解釋)
- 光怪陸離(意思解釋)
- 亂作一團(意思解釋)
※ 一匡天下的意思解釋、一匡天下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恨鐵不成鋼 | 怨恨鐵不能被煉成鋼。形容對所期望的人要求嚴格;恨他不爭氣;迫切希望他變得更好。 |
好說歹說 |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。 |
食不充口 | 見“食不餬口”。 |
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 | 說的人,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,聽的人,沒有一句話不接受。 |
反唇相稽 | 反唇:回嘴;頂嘴;稽:爭論;計較。受到指責不服氣;抓住對方話把;反過來責問對方。 |
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 |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 |
命中注定 | 命:命運;人一生的遭遇;注定:預先決定。舊時迷信說法;指命運早已決定了。 |
舉重若輕 | 舉起重物就像舉起輕東西那么容易。比喻能輕松地勝任繁重的工作。 |
學而時習之 |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。 |
無時無刻 | 時、刻:時間;時候。沒有一時一刻。 |
視微知著 | 看到細微跡象,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。 |
志在千里 | 形容志向遠大。 |
流離轉徙 | 輾轉遷移,無處安身。 |
大樹將軍 | 原指東漢馮異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。 |
貧賤不能移 | 不會因生活貧困,地位卑微而改變自己的志向。 |
算盡錙銖 | 算:計算;錙銖:舊制1兩=4錙,1兩=24銖,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。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。指苛斂錢財。 |
喔咿儒睨 | 儒睨:強笑的樣子。形容老著臉皮,強作歡顏。 |
止于至善 |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。 |
今是昨非 | 現在是對的;過去錯了。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拔苗助長 |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,急于求成,反而壞事。 |
有血有肉 | 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藝作品形象生動;內容充實。 |
生公說法 | 生公:晉末高僧竺道生,世稱生公。竺道生解說佛法,能使頑石點頭。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,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。 |
討價還價 | 賣主要價高;買主給價低;雙方要反復爭議。現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爭議;或接受任務時講條件。 |
珠玉之論 | 形容精辟的言論,卓越的見解。 |
斗水活鱗 | 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周昨來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顧視車轍中,有鮒魚焉。周問之曰:‘鮒魚來!子何為者邪?’對曰:‘我,東海之波臣也。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鱗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家無儋石 | 十斗為一石,兩石為一儋。形容家里沒有存糧。比喻家境困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