鬻矛譽楯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謂自相矛盾,不能兩立。語出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楚人有鬻楯與矛者,譽之曰:‘吾楯之堅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譽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無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?’其人弗能應也。”
出處語出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楚人有鬻楯與矛者,譽之曰:‘吾楯之堅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譽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於物無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?’其人弗能應也。”
例子是楚人鬻矛譽楯,譽兩難得而俱售也。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定勢》
基礎信息
拼音yù máo yù suǐ
注音ㄩˋ ㄇㄠˊ ㄩˋ ㄙㄨㄟˇ
繁體鬻矛譽楯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眼淚洗面(意思解釋)
- 直言賈禍(意思解釋)
- 恨鐵不成鋼(意思解釋)
- 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(意思解釋)
- 鷗鳥不下(意思解釋)
- 窮鄉僻壤(意思解釋)
- 拉大旗作虎皮(意思解釋)
- 供不應求(意思解釋)
- 夷為平地(意思解釋)
- 棋逢敵手,將遇良才(意思解釋)
- 女生外向(意思解釋)
- 結纓伏劍(意思解釋)
- 共為唇齒(意思解釋)
- 散帶衡門(意思解釋)
- 公子哥兒(意思解釋)
- 受益匪淺(意思解釋)
- 不合時宜(意思解釋)
- 無影無蹤(意思解釋)
- 凌云之志(意思解釋)
- 千真萬確(意思解釋)
- 惴惴不安(意思解釋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釋)
- 望塵靡及(意思解釋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釋)
- 面如土色(意思解釋)
- 藥石無效(意思解釋)
- 發人深思(意思解釋)
- 聲馳千里(意思解釋)
※ 鬻矛譽楯的意思解釋、鬻矛譽楯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泥牛入海 | 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。比喻一去不返;杳無音信。 |
用心竭力 | 用盡心計和力量。 |
甕中之鱉 |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;逃跑不了的東西。甕:大壇子;鱉:甲魚。 |
一塌糊涂 | 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。 |
遁世離俗 |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。 |
年少無知 | 年紀小,不懂事。 |
臨危受命 |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。 |
可想而知 | 想:推想。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。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營私舞弊 | 營:謀求;舞:玩弄;弊:壞事。為了謀求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;違法亂紀。 |
自食其果 |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。形容自己做壞事;自己受害。 |
過而能改 |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。 |
顧影弄姿 | 顧影:看著自己的身影;弄姿:做出各種姿態。對著自己的身影,做出各種姿態。形容賣弄身形,自我欣賞。 |
刀光劍影 | 刀的閃光;劍的投影。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;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。現用于壞人就要行兇;干壞事。也形容激烈斗爭的場面。 |
作亂犯上 | 犯:冒犯。違抗尊長或朝廷,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。 |
逆來順受 | 逆:不順;順:順從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十惡不赦 | 十惡:舊刑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。指罪惡極大;不可饒恕。 |
死對頭 |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。 |
面有難色 |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。 |
分工合作 | 眾人各司其責,共同從事工作。 |
刻不容緩 | 刻:片刻;容:容許;緩:延緩;耽擱。一刻也不容許延緩。形容形勢十分緊迫。 |
安身立命 |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著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 |
卑鄙齷齪 | 齷齪:骯臟。品行惡劣下流。 |
充耳不聞 | 充:塞住;聞:聽。塞住耳朵不聽。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。 |
樂以忘憂 |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。 |
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 | 鑠金:熔化金屬;積毀:積累的毀謗;銷骨:熔化骨頭。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,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。 |
駕輕就熟 | 駕:趕馬車;輕:指輕便的車;就:到;熟:熟悉的道路。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。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。 |
義不容辭 | 義:道義;容:允許。辭:推辭。道義上不允許推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