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賢禮士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招:招收;賢:有才德的人;士:指讀書人。招收賢士,接納書生。指廣泛網羅人才。
出處宋·陳亮《酌古論·曹公》:“……光輔漢帝,招賢禮士,修明庶政,以宰天下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āo xián lǐ shì
注音ㄓㄠ ㄒ一ㄢˊ ㄌ一ˇ ㄕˋ
感情招賢禮士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網羅人才。
近義詞招賢納士、招賢下士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嘴里牙多(意思解釋)
- 輕而易舉(意思解釋)
- 訓練有素(意思解釋)
- 坐薪懸膽(意思解釋)
- 繩之以法(意思解釋)
- 回心轉意(意思解釋)
- 全科人兒(意思解釋)
- 食不充口(意思解釋)
- 鍥而不舍(意思解釋)
- 物腐蟲生(意思解釋)
- 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(意思解釋)
- 拋磚引玉(意思解釋)
- 毀于一旦(意思解釋)
- 牝雞司晨(意思解釋)
- 兢兢戰戰(意思解釋)
- 親上成親(意思解釋)
- 作賊心虛(意思解釋)
- 分路揚鑣(意思解釋)
- 異途同歸(意思解釋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釋)
- 一鼓作氣(意思解釋)
- 惴惴不安(意思解釋)
- 進進出出(意思解釋)
- 別有用心(意思解釋)
- 扣人心弦(意思解釋)
- 半新不舊(意思解釋)
- 困獸猶斗(意思解釋)
- 形形色色(意思解釋)
※ 招賢禮士的意思解釋、招賢禮士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胸無大志 | 心里沒有遠大志向。 |
是非口舌 |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。 |
眾喣山動 | 眾人吹氣,可以移山。比喻人多力量大。同“眾喣漂山”。 |
壓歲錢 |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。 |
秣馬厲兵 | 磨好兵器,喂好馬。形容準備戰斗。 |
蝶粉蜂黃 | 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,妝扮美容。 |
雄心壯志 | 偉大的理想;宏偉的志愿。 |
火燭銀花 | 猶火樹銀花。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。 |
信以為真 | 把假的當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孝子賢孫 |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。泛指有孝行的子孫。 |
羊質虎皮 | 質:本性。羊雖然披上虎皮,還是見到草就喜歡,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,它的本性沒有變。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。 |
珠還合浦 | 合浦:漢代郡名,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。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。 |
迭床架屋 | 床上擱床,屋上架屋。比喻重復、累贅。 |
手不釋書 | 猶手不釋卷。 |
鮮血淋漓 | 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。形容鮮血流淌不止。 |
切樹倒根 | 比喻徹底。 |
豐功偉績 | 豐:多;偉:大;顯赫。偉大的功勛和成就。 |
勢在必行 | 行:做。從事情發展的趨勢看,必須采取行動。 |
妖魔鬼怪 |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。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。 |
踉踉蹌蹌 |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。 |
無所用心 | 用心:動腦筋。指不動腦筋;什么事情都不關心。 |
過五關斬六將 |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。這是《三國演義》中描寫關羽的故事。 |
打開天窗說亮話 | 比喻無須規避,公開說明。 |
角巾東路 | 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嘗與從弟琇書曰:‘既定邊事,當角巾東路,歸故里,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謂辭官退隱,登東歸之路。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。 |
記憶猶新 | 猶:還;仍然。對過去的往事仍然刻記得清清楚楚;好像剛剛發生一樣。形容印象極其深刻。 |
顏骨柳筋 | 見“顏筋柳骨”。 |
熬更守夜 | 指熬夜。 |
得天獨厚 | 天:天生;自然的;獨:獨特;厚:優厚。得到天然的特別優厚的待遇。形容所處的自然環境或具備的客觀條件特別好。也指人的際遇、天賦非常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