銖積絲累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同“銖積寸累”。
出處元·脫脫《宋史》卷一百七十九:“當時漕司不量州軍之力,一例均科,既有偏重之弊,于是郡縣橫斂,銖積絲累,江東、西之害尤甚?!?/p>
例子是下邑窮鄉銖積絲累以豪于閭井者之情,而奚足為儉哉?清·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隋文帝十五》
基礎信息
拼音zhū jī sī lèi
注音ㄓㄨ ㄐ一 ㄙ ㄌㄟˋ
繁體銖積絲纍
感情銖積絲累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于比喻句。
近義詞銖積寸累、銖累寸積、銖積錙累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明若觀火(意思解釋)
- 泥牛入海(意思解釋)
- 盲人說象(意思解釋)
- 難以置信(意思解釋)
- 大惑不解(意思解釋)
- 胸有成竹(意思解釋)
- 繩鋸木斷(意思解釋)
- 不分青紅皂白(意思解釋)
- 鴻鵠將至(意思解釋)
- 言而無信(意思解釋)
- 舉賢任能(意思解釋)
- 喔咿儒睨(意思解釋)
- 姹紫嫣紅(意思解釋)
- 供不應求(意思解釋)
- 青云直上(意思解釋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釋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釋)
- 討價還價(意思解釋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釋)
- 兵微將寡(意思解釋)
- 聰明反被聰明誤(意思解釋)
- 盡誠竭節(意思解釋)
- 信口開河(意思解釋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釋)
- 慌不擇路(意思解釋)
- 寥寥無幾(意思解釋)
- 歲寒三友(意思解釋)
- 人盡其才(意思解釋)
※ 銖積絲累的意思解釋、銖積絲累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-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萬眾一心 | 千萬人一條心。形容齊心協力團結一致。 |
名重一時 |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,受到廣泛重視。亦作“名震一時”、“名得當時”、“名噪一時”、“名傾一時”。 |
當機立斷 | 面臨緊急關頭;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。當:面臨;斷:決斷。 |
三人行,必有我師 | 三個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。指應該不恥下問,虛心向別人學習。 |
兵荒馬亂 | 兵、馬:指戰爭;荒:荒亂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。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;混亂的情景。 |
角巾素服 | |
雨散風流 | 比喻離散。 |
形影相吊 |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;相互慰問。形容非常孤單;沒有伴侶。吊:慰問。 |
生公說法 | 生公:晉末高僧竺道生,世稱生公。竺道生解說佛法,能使頑石點頭。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,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匡謬正俗 | 糾正錯誤,矯正陋習。 |
美人遲暮 |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。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。 |
讀書種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。 |
胡支扯葉 | 見“胡枝扯葉”。 |
切樹倒根 | 比喻徹底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?,F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
別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?,F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。 |
冒失鬼 | 言語、舉動魯莽、輕率的人。 |
臉黃肌瘦 | 臉色黃,肌體瘦。形容營養不良或有病的樣子。 |
振聾發聵 |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(發:開啟;聵:耳聾)。比喻喚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 |
冠履倒易 |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,尊卑不分。 |
為所欲為 | 做想要做的事。形容任意而為;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為:做。 |
地平天成 | 平:治平;成:成功。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。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 |
指手畫腳 | 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。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。 |
記憶猶新 | 猶:還;仍然。對過去的往事仍然刻記得清清楚楚;好像剛剛發生一樣。形容印象極其深刻。 |
蹊田奪牛 | 蹊:踐踏;奪:強取。因牛踐踏了田,搶走人家的牛。比喻罪輕罰重。 |
憂憤成疾 | 憂愁氣憤得病了。形容極其憂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