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淆是非 |
把對的說成錯的;把錯的說成對的。比喻故意制造混亂;使是非不清。 |
迷而不反 |
迷路后不知回來。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。 |
力所能及 |
及:達到。自己的力量能達到。 |
普天同慶 |
普:普遍;天:天下;慶:慶賀。普天下共同慶祝。 |
犀牛望月 |
比喻見到的不全面。 |
當仁不讓 |
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;不推托;不謙讓。當:面對著;仁:原指正義的事;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。 |
目不轉睛 |
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轉地盯著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夫唱婦隨 |
唱:原為“倡”;即倡議;提出某種意見。丈夫說什么;妻子也跟著說什么。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表現。形容夫妻和睦。 |
一干二凈 |
形容非常干凈;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。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
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大失所望 |
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 |
滿招損,謙受益 |
自滿會招致損失,謙虛可以得到益處。 |
發號施令 |
發、施:發布;下達;號:號令、命令。發布命令;下達指示;進行指揮。 |
連珠炮 |
連續的火炮。比喻說話很快。 |
氣吞牛斗 |
牛:牽牛星。斗:北斗星。牛斗泛指星空。形容氣魄很大。 |
鉆木取火 |
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樹欲靜而風不止 |
樹要靜止,風卻不停地刮著。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。 |
流里流氣 |
舉止輕浮,品行不端。 |
馬牛其風 |
謂馬、牛奔逸。《書·費誓》:“馬牛其風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穎達疏:“僖四年《左傳》云:‘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。’賈逵云:‘風,放也,牝牡相誘謂之風。’然則馬牛風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遠去也。”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。 |
之子于歸 |
之子:這個女子;于歸:到丈夫家中去。指女子出嫁 |
離奇古怪 |
十分奇特少見 |
平地一聲雷 |
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。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
生知安行 |
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。 |
了如指掌 |
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東西。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;給人看一樣。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
山陰道上,應接不暇 |
山陰道:在會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風景優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勝看。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,應接不過來。 |
可有可無 |
可以有也可以沒有。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。 |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
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語助詞;景行:大路,比喻行為正大光明。仰望著高山,效法著大德。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
面如土色 |
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