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,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,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。報告的作用是幫助讀者了解特定問題或情況,并提供解決方案或建議。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,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鄉村振興工作經費申請報告篇一
(一)農業經濟穩步提升。全鄉新建苔子茶、皇帝廟等村茶葉種植示范基地2個、茶葉初加工廠3個、手工制茶工作室及體驗培訓室1個、茶園觀光長廊2處,改良新式茶園3000余畝,新栽良種無性系茶樹45萬株,茶葉年產量超過7萬斤,“古羌紅貫”“古羌香芽”兩個茶葉品牌喜獲“國際博覽會金獎”;著力打造羌民族傳統食材村,新發展林埝、民權、茶馬、九龍谷、清溪等村的高山生態緩季節蔬菜700余畝、櫻桃200畝、優質魔芋1800余畝、花椒種植300畝、黃連種植600畝、青梅種植500畝;西羌黃牛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,年出欄西羌黃牛超800頭;“xx四寶”—土雞、臘肉、豆腐干、土蜂蜜品牌逐漸響亮。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、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6個,培養高素質農民400余人次,規范流轉土地93.2畝。
(二)鄉村旅游熱點紛呈。與xx旅游開發公司簽訂合作協議,總投入1100余萬元,建成集休閑養生、嬉水游玩、美食品鑒、漂流游樂于一體的xx風情谷旅游綜合體,并成功舉辦兩屆“xx嬉水納”活動,解決本地就業200余人,帶動周邊群眾通過農產品銷售、住宿、餐飲等實現多渠道增收。瓦壺溝村“一半壺緣”民宿從20xx年xx月簽訂協議,經過兩年左右籌備、建設工作,迎來試營業,刷新了游客對xx民宿的認知,品牌認可度和影響力正逐步提升,更為寶貴的是,瓦壺溝村為農文旅融合、整村開發探索了一條路徑。
(一)交通基礎設施加速成網。爭取并實施旅資產路建設、村組道路建設、通村公路安保工程、道路加寬、水毀道路及堡坎修復、入戶路建設等項目,硬化路通到了群眾家門口,這是五年前群眾不敢想象的變化。“主動脈”——s313和大多數村組道路的通達性經歷了去年洪災的考驗,串聯平武旅游資源的鎖桂路即將貫通,通往九龍谷、瓦壺溝的旅資路結束了xx不通油路的歷史。
(二)電力、通訊等條件逐步改善。xx場鎮100余戶將淘汰老化電路,使用新型配電箱。改善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用電條件,進一步提高農村電網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。新建通信基站3個,全鄉基本實現網絡全覆蓋,通信難問題得到大幅度改善。xx社區污水處理池改造升級,生態環保理念在山區扎根落地。
(一)重大改革落地見效。堅決貫徹落實省委、市委和縣委決策部署,不折不扣完成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各項任務;扎實穩妥推進村級建制調整改革,建制村減少5個,減幅38.5%,全鄉整體布局更優、效能更高、要素配置更集中。社會體制、農業農村、教育文化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有序推進,接續推進兩項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。
(二)對外開放成果豐碩。圍繞“美麗羌鄉·生態xx”的發展定位,主動對外聯系xx天農生態、瑞豐中升、欣瑞商貿、煙雨溪民等多家企業到鄉返鄉進行實地考察洽談,民宿開發、水上漂流、生態黑豬養殖等項目落地建成,為全鄉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。
牢牢守護安全底線。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戰,精細化、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截至目前,本鄉內接種第一劑疫苗人數達到2489人,第二針疫苗接種2412人,實現了新冠疫情零傳播、零感染、零病例,現正在組織開展加強針疫苗接種工作。面對百年難遇的xx月中旬特大暴雨洪澇地質災害嚴峻汛情,我們科學研判、周密部署,全力打好防汛減災硬仗,做好緊急避險和臨時轉移安置,做到應轉盡轉,應撤盡撤,千方百計做好群眾安置工作,實現因災零傷亡。面對高發頻發的地質災害,我們積極行動,全力防控,在全鄉16個點位均設置地災監測員,全力對上爭取地災治理項目,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隱患,持續加強地災治理防護,筑牢防災減災的“鋼鐵堤壩”。
(一)科學管理水平全面提升。強化干部政治理論、現代經濟、社會管理、科技法律等知識學習,努力打造一支善學善用、真學真用的干部隊伍。深入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、黨史 學習教育,進一步豎牢服務意識。完善《村社干部管理辦法》,健全完善考核激勵制度,加強督促檢查,狠抓工作落實。
(二)服務群眾更加優質高效。不斷提升政府服務效能,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,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。結合“大走訪、大調研、大排查”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等活動,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、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,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同時,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,共建和諧美麗新農村。
鄉村振興工作經費申請報告篇二
近年來,程溪鎮圍繞“紅色引路+綠色發展”發展理念,堅持農村‘’一、二、三產業‘’融合發展,構建鄉村產業體系,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,走出一道獨具程溪特色的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,建成頂葉村、和山村等一批富美鄉村及東馬村鄉村振興示范點,塔潭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、東馬村榮獲省美麗休閑鄉村、和山村榮獲省森林村莊。下一階段,程溪鎮將按照先點后面、點面結合、示范帶動、全面提升”的思路,結合村莊規劃工作,逐步完善村莊水電、道路、污水收集等基礎設施,改善提升鄉村人居環境,積極打造農村特色產業,帶動農村發展、農民增收、農業增效。
考慮到鄉村振興前期投入大、見效慢,而我鎮財政極其緊張,為確保鄉村振興有效開展,懇請區政府支持支持程溪鎮鄉村振興工作經費110萬元。
妥否,請批示。
聯系人:xx
聯系電話:xx
xx鎮人民政府
20xx年x月x日
鄉村振興工作經費申請報告篇三
科學謀劃,規劃引領。xx鎮始終堅持規劃先行,突出“綠色引領,創新驅動”的建設要求,鎮黨委、政府主要領導對美麗鎮村建設進行整體布局規劃,對房屋改造、道路硬化、人居環境治理、村容村貌改善、鎮村旅游發展、美麗產業等進行科學籌劃,并結合各村特點,有序推進美麗鎮村建設。(效果)
不斷鞏固拓展“兩不愁、三保障”成果。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持續落實好“四個不摘”,堅決防止出現返貧致貧現象,全體鎮村干部及幫扶隊員緊扣重點內容,聚焦“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”和安全飲水,關注大病重病患者、慢性病患者、重度殘疾人、失能老人、留守兒童、婦女和特困群眾等重點人群,對排查發現的問題認真梳理,建立工作臺賬,明確整改責任人、措施及時限,跟進問題整改,從嚴從快整改落實,切實提高工作質量。
扎實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工作。按照上級會議精神和文件要求,出臺了《xx鎮建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》,要求各村宣傳貫徹好“農戶自主申報、部門篩查預警、基層干部摸排”三條途徑申報“三類人群”,暢通申報渠道,目前省大數據平臺通過以上三條途徑已申報審核169戶,通過自主申報納入監測程序人員1戶,不通過168戶,其中自主申報7戶,基層干部摸排1戶,省民政廳反饋預警人員58戶,省醫保局反饋預警人員100戶,省殘聯反饋預警人員3戶。同時明確了國家系統監測對象的幫扶責任、內容和要求,全力抓好脫貧不穩定戶、邊緣易致貧戶、突發嚴重困難戶等三類未消除風險監測對象戶的監測幫扶工作,明確了科級干部或者駐村第一書記一對一結對監測幫扶聯系人、并根據風險制定單一或多種針對性幫扶措施,根據監測對象的風險類別,及時開展精準幫扶,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。
落實壯大產業,助力鄉村振興。依托毗鄰“云谷田園”優勢,妥善利用產業扶持銜接資金300萬元,因地制宜在xx、xx、xx、xx等村一線建設標準化規模化大棚蔬菜基地,打造“生態大棚、綠色基地、觀光旅游”為一體的生態休閑、農業觀光項目,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,該基地擬帶動就業100余人,帶動1800余人增收,提升周邊各村集體經濟均增長5萬元。對接廣投、城投引進專業龍頭企業,圍繞全區產業興村之路,因地制宜發展油茶、無花果、雞蛋等特色產業,其中以xx、xx、xx等村為首大力發展的油茶產業,目前已有規模3200余畝,帶動了脫貧戶就業137人,力爭明年新增種植面積至5000畝,新增脫貧戶就業40人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推進土地有序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,完善利益聯結機制,增加集體和村民收入。
鞏固項目建設,推進鄉村振興。全年共落實銜接資金1258.18萬元,項目總數23個。其中到戶類4個,合計金額525.68萬元(雨露計劃兩批共發放128人,總計38.4萬,產業直補兩批共發放645戶,總計131.45萬,潔凈工程72萬元,改廁資金兩批共發放1146戶,總計131.78萬),創業致富帶頭人獎勵2筆共6萬元,水稻種植大戶獎勵資金55.9萬元;交通類4個222.53萬元,其中xx村新村至翁村道路硬化、屏門小橋重建,xx村馬鞍山橋重建工程均已完工撥付,受益脫貧人口1796人。新農村建設項目4個,合計金額336萬元,受益脫貧人口20xx人。公益事業建設項目共3個15萬元,里蓬自然村道路硬化、新花路至小學道路拓寬硬化已經完工,章塢垅山塘維修項目已開工建設,預計受益脫貧人口300人。
深入強化治理,推動鄉村振興。固化“常態治理+突擊整治”工作模式,建立“村民理事會”“贛事好商量”等工作制度,加大集鎮城市化管理力度。全面倡導公序良俗,深入推行“以文化人”文化引領工程,持續開展“五老”道德移動講堂、“文明新風”專題晚會等品牌文化活動,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,弘揚真善美傳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,讓傳統禮儀在農村蔚然成風。(效果)
xx鎮將進一步結合黨史 學習教育,以學習促實干,切實為群眾辦實事、解難題,不斷提升全鎮廣大群眾的幸福感、獲得感,努力建設產業更興旺、鎮村更秀美、生活更美好的美麗宜居樣板鎮。
鄉村振興工作經費申請報告篇四
近年來,xx鎮圍繞“紅色引路+綠色發展”發展理念,堅持農村‘’一、二、三產業‘’融合發展,構建鄉村產業體系,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,走出一道獨具xx特色的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,建成頂葉村、和山村等一批富美鄉村及東馬村鄉村振興示范點,塔潭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、東馬村榮獲省美麗休閑鄉村、和山村榮獲省森林村莊。下一階段,xx鎮將按照先點后面、點面結合、示范帶動、全面提升”的思路,結合村莊規劃工作,逐步完善村莊水電、道路、污水收集等基礎設施,改善提升鄉村人居環境,積極打造農村特色產業,帶動農村發展、農民增收、農業增效。
考慮到鄉村振興前期投入大、見效慢,而我鎮財政極其緊張,為確保鄉村振興有效開展,懇請區政府支持支持xx鎮鄉村振興工作經費110萬元。
妥否,請批示。
聯系人: 聯系電話:
xx市xx區xx鎮人民政府
20xx年xx月xx日
鄉村振興工作經費申請報告篇五
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,堅持把解決好“三農”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,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,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。農業是xx的一張名片,農業銀行xx分行將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,持續加強信貸供給、服務創新、數字賦能,努力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自身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。
農民是“三農”服務的主要對象,更是鄉村振興的主體。xx分行將在鞏固金融扶貧成效、發展農村普惠信貸、支持特色農業發展上再用力,著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,助力農民的“錢袋子”鼓起來。
鞏固金融扶貧成效。按照“四個不摘”要求,繼續實行已脫貧縣信貸計劃單列,加大有效信貸投放,確保重點縣支行貸款增速穩中有升。擴大“扶貧小額貸款+商業貸款”服務模式,支持已摘帽貧困戶發展生產,做到“扶上馬,再送一程”,防止因資金投入不足導致返貧。
發展農村普惠信貸。扎實推進整村信息建檔,構建農戶基礎信息集市,加強融資需求精準分析、產品精準匹配,大力推廣“惠農e貸”,打造數字化“三農”拳頭品牌。搶抓“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”等利好政策,大力推廣“三權抵押貸款”“婦女創業貸”“青年創業貸”等產品,助力農村致富帶頭人、農村婦女、青年創業致富。
支持特色農業發展。對接“一縣一業、一縣一品”規劃,支持區域特色產業農場式經營、規模化種植。圍繞鄉村旅游、觀光農業功能開發,推廣“農家樂貸”產品,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發展壯大,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。
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。xx分行將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加強鄉村基礎設施、特色農業產業、新興發展業態信貸支持,提速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。
助力鄉村建設行動。圍繞自治區“十四五”規劃,統籌金融資源配置與供給,重點支持農村電網改造、信息網絡和縣鄉村物流設施建設等,助推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。順應城市公共服務延伸覆蓋趨勢,支持縣域醫院、學校、養老等設施新建改建工程,大力拓展電子社保卡、社保繳納、涉農補貼發放、就醫就學等代理項目,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。
助力區域特色產業。深挖xx葡萄酒、枸杞、奶產業、肉牛和灘羊等特色優勢產業潛力,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零散種養殖農戶為重點,創新推出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“企業+產業鏈”等模式,支持xx特色產業做大做強。
助力新興產業發展。新興產業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方向和重要引擎。要以現代農業產業園、科技園、示范園等為重點,提供“投、貸、債”多元化融資方案,助推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。強化“互聯網+農業+產業”思維,推出“融智+融資+融銷”等鏈式服務,助力農產品綠色化、高端化轉型。
加快農業農村數字化、智能化、場景化布局,是推動鄉村振興、數字鄉村戰略實施的“加速器”。要搶抓國家《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》實施契機,加快線上線下數字化金融融合發展,加速構建服務“三農”新格局、再造服務“三農”新優勢。
做活線下金融資源。統籌服務資源,加快推動網點布局科學化、經營管理線上化、金融服務智能化步伐,深入推進“兩轉合一”,著力提供多元化、廣覆蓋、可持續的金融服務。
做強線上數字產品。圍繞農村產業融合、農地金融、農業綠色發展等領域,加大需求摸底和產品研發力度,在壯大“惠農e貸”規模的基礎上,加快“特色e貸”開發與推廣,實現“一縣一惠農e貸”“一特色產業一惠農e貸”。積極適應“三農”金融數字化轉型需要,創新線上化的支付結算、信貸融資、渠道服務等個性化產品,為“三農”客戶提供良好體驗。
做實惠民利民平臺。依托“惠農通”工程,通過自建、聯合、開放合作等方式,與政府、公共服務機構、商業性服務機構等平臺對接,打造服務農業生產、農民消費、公共服務、鄉村政府、電商扶貧的融合式場景,提高觸達客戶能力,增強鄉村振興渠道金融服務支撐。
鞏固提升縣域“三農”業務質量。高質量發展是時代主題,農業銀行“三農”業務有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基礎,在服務鄉村振興中,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,不遺余力服務實體經濟、服務綠色發展,突出抓好線上“三農”業務風控模型的探索和推廣,嚴守信用風險底線,從嚴辦貸治貸,保持“三農”信貸業務的高質量。